10月30日,中美两国高层领导人在韩国釜山举行了会晤,达成了多个重要共识。会谈结束后,从特朗普和美国国内的反应来看,显然这次中国的立场得到了美国的高度重视,且美国对此回应积极。 首先,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平台上公开表示,他已经实现了自己设定的目标。稍后,在乘坐空军一号离开韩国时,他在接受采访时称此次会晤为一次巨大的成功,并表示中国的反对意见已经消除,中国已经承诺将大规模采购美国的大豆,并且采购工作将立即开始。当被问到这次会晤从1到10分打多少分时,特朗普毫不犹豫地回答:12分。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在30日当天也对外公布了此次会谈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项内容: 1. 美方将取消对华加征的10%芬太尼关税;对中国商品加征的24%对等关税将继续暂停一年。 2. 双方互相暂停相关出口管制等措施一年。 3. 双方互相暂停征收船舶港务费一年。
另外,从美国国内的反应来看,中美领导人会谈后,各方对关税和极限施压政策有了新的理解。美国参议院以51票赞成、47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决议,终止特朗普政府对全球实施的全面关税政策。 特朗普政府和美国参议院几乎立即在关税问题上表现出理性声音,开始展现出愿意与中国平等对话的态度,而不再是过去那种以强硬和傲慢姿态对待中国。这与中美安克雷奇会谈时,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强调的从实力地位出发和中国谈的方式形成鲜明对比,显示了美国在对华政策上的明显转变。 关于这次中美釜山会谈,还有几个细节值得关注。首先,特朗普在会前公开表示中美两国是G2,这无疑是对中国综合实力的高度认可。其次,特朗普在本月中旬接受美媒福克斯新闻采访时,曾高度评价中国,称尼克松当初不该释放中国这股强大力量,现如今中国只认实力、只尊重实力。 美国态度的转变,过去是非常罕见的。这个转变并非因为美国大发善心,而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关税政策已经失效,甚至造成了对美国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无法承受其带来的伤害。 从这次交锋的战术角度来看,双方基本各退一步,恢复到了中美关税战前的状态。然而,从战略层面上看,这次谈判可以视为中国的胜利。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是主动发起关税战的一方。这就像当年抗美援朝战争时,美国也是挑起争端的一方,最终也主动请求谈判,经过多轮交锋后,气势上已经开始失去优势。其次,中国目前正处于国力上升的阶段,而美国则进入了相对的下降期。从博弈的角度来看,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和科技战,时间已经站在中国这边。美国注重速战速决,而中国则通过拖延争取时间,为国内市场和产业链的稳定提供喘息空间。 经过这次会晤及休战,我认为中美的博弈已经进入了一个战略转折点,双方的实力越来越接近,中国也处于即将赶超的关键节点。在这个阶段,中国应保持战略定力,静待未来的机会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