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近段时间,碳酸锂期货持续发力,已连续两天突破10万元/吨的关口。
11月19日,碳酸锂期货主力合约再度走强,盘中涨幅一度超5%,突破10万元/吨;11月20日,碳酸锂期货开盘后迅速拉升,期间所有合约全线上涨至10万元/吨以上。即便收盘有所回落,但较年内低点反弹幅度仍超70%。
视线转到现货市场。11月19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报8.74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85.05万元/吨;11月20日,电池级碳酸锂均价上涨1500元/吨至8.89万元/吨,工业级碳酸锂均价上涨1450元/吨至8.65万元/吨。
碳酸锂期货与现货市场,整体表现依旧强势。
碳酸锂是制造锂电池的核心原料,如今已成为支撑绿色能源转型的关键资源。因此,碳酸锂价格的涨跌无一不牵动着市场情绪。
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已经历了多次上涨与回调。
第一次上涨是在春节前。彼时由于供应端挺价情绪高涨,且下游正极材料企业补货、材料产需求回升,因此对价格形成一定支撑。不过随着供应放量超预期、需求预期下调、库存累库等因素的影响,碳酸锂价格在随后几个月内持续回调。
第二次上涨是在年中,也就是6~8月。在基本面边际改善,以及国家反内卷治理与矿山炒作带动市场担忧情绪的背景下,碳酸锂价格出现阶段性回升,并在8月下旬达到高点。此后,碳酸锂价格在小幅回落后维持震荡上行态势。
而近期碳酸锂价格快速上涨,除基本面改善的的原因,更多还是受到资金与市场情绪的影响。特别是在赣锋锂业董事长提出“碳酸锂价格可能会突破15万元甚至20万元每吨”的假设性言论后,期货单日成交量较便直接翻倍。投机资金叠加企业套保需求,直接推动期货价格快速上涨。
不过比起当下,市场更为关注的还是碳酸锂长期的价格走势。那么10万元/吨的碳酸锂,究竟是不是昙花一现?
通常来说,供需关系是大宗商品中长期价格的决定因素。其中,具有硬约束的供给端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大于较为弹性需求端。但要注意,现阶段碳酸锂供给存在产能出清与产能释放同步进行的尴尬局面,供给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一方面,成本偏高的锂辉石和锂云母产能有所收缩。去年锂矿项目的稳定增长验证了市场整体供给宽松的预期,部分高成本项目选择以停产、减产来应对市场压力。例如澳矿企业MT Marion、Pilgangoora,均将2025财年产量指引下修。
另据彭博社和《华尔街日报》报道,出于“优先考虑近期机遇” 的原因,矿业巨头力拓集团搁置了在塞尔维亚Jadar锂矿项目。按照原计划,项目投产后年产能可达5.8万吨电池级碳酸锂,最早将在2027年开始供应。
另一方面,低成本盐湖产能正加速释放。阿根廷,青山集团与埃赫曼合资Centenario的盐湖提锂项目、浦项制铁的Sal de Oro、紫金矿业的Tres Quebradas项目和赣锋锂业的Mariana项目均在加速推进;智利,Atacama盐湖虽然部分项目被推迟,但仍是全球锂资源供应的重要支柱。业内预计,2025年海外盐湖供应将达到40万吨。
值得一提的是,阿根廷与智利一直是我国碳酸锂进口的主要来源,其产能的持续释放也对我国碳酸锂进口量产生了一定影响。今年前10个月,我国碳酸锂进口量已超19万吨。
在供给端不确定性较强的情况下,市场关注点应转向需求端。
“下游需求是影响碳酸锂期货价格走势的核心因素。”市场研究人员认为,终端需求的强劲态势带动了碳酸锂需求释放,为整体市场需求提供了有力支撑。
现阶段,电池级碳酸锂主要应用于新能源锂电池,其终端市场是电动汽车、电化学储能、消费电子领域,以及低空经济、机器人等新兴市场。
今年以来,新能源终端市场逐渐迈入上行阶段。前10个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301.5万辆和1294.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3.1%和32.7%。其中,国内销量1092.9万辆,同比增长25.7%;出口201.4万辆,同比增长90.4%。
受新能源汽车市场带动,同期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578.0GWh,同比增长42.5%。其中三元电池装机107.7GWh,铁锂电池装机470.2GWh。
根据业内测算,生产电池1GWh大约需要消耗630吨~650碳酸锂,磷酸铁锂电池与三元电池略有差异。若照此计算,前10个月,我国实现装机的578.0GWh动力电池,需要消耗36.4万吨~37.6万吨碳酸锂。
除新能源汽车外,储能的发展给了市场很大的惊喜。
136号文后国内独立储能进入快车道,储能也一跃成为新能源产业中最景气方向之一。今年前10个月,我国储能电池装机量同比增幅高达215.7%,同时储能电芯库销比也已经从年初的1.83降至0.8。
目前相关储能电芯和系统订单还在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工厂产线持续满负荷运转,电芯出口比例超50%。”远景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在一次采访中表示。
此外,亿纬锂能在互动平台表透露,公司储能电池订单较为饱满,目前处于满产状态。赣锋锂业也提到,公司储能电芯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并与多家行业头部企业建立长期稳定供应合作,目前储能电芯产能已满产。
可见,新能源汽车与储能一直是碳酸锂需求不可忽视的增长极。赣锋锂业董事长李良彬认为,到2026年全球碳酸锂需求有望保持较快增长,增速可能达到30%~40%,总需求规模预计接近190万吨。
终端市场需求,或成为改善碳酸锂供需关系的最大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