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格陵兰岛总督尼尔森积极邀请日美欧合作开发稀土资源,明确排除中企。该岛拥有欧盟关键稀土24种,坦布里兹矿场储量超4500万吨,重稀土占比高,美企已获环境审批即将开采。在中西稀土供应链分化背景下,此举注入西方“mine-to-magnet”链新动能,助力西方降低对华依赖,提升绿色经济与国防自主性。
一、在西方重建稀土供应链之际,格陵兰岛总督喊话美国、欧洲、日本,希望合作开发稀土资源。
11月19日,丹麦领土格陵兰岛的自治政府总督尼尔森接受了日本经济新闻的独家采访。围绕格陵兰岛大量沉睡的稀土类等的资源开发,尼尔森表示,除了与欧盟和美国已经达成合作开发协议之外,还呼吁日本能够加入该岛的稀土合作。称该岛的稀土开发,需要日本全球领先的稀土精炼和稀土合金制造技术。
34岁的尼尔森今年4月就任格陵兰岛的自治政府总督。美国总统特朗普针对属于北极圈地缘政治要冲的格陵兰岛表示,将加速与中国、俄罗斯的主导权争夺,并表现出“购买”的意愿。除了已经布局开发该岛的稀土等重要矿产之外,如果气候变暖导致北冰洋的海冰融化,还可以开辟新的航线。
虽然格陵兰岛对特朗普“购买”该岛的意向表示拒绝,称“我们绝不会成为商品。现在也不会改变”。但与此同时,该岛采取了切实措施与美国实现了关系更密切的“正常化”。在“以双方尊重为前提,必须是相互保持敬意、相互有益”的原则上与美国达成了深化稀土开发等合作。
更早前的2024年,美国关键金属公司已获得了格陵兰岛南部的卡科尔托克矿区的坦布里兹(Tanbreez)矿场,该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之一。当时丹麦促成了格陵兰岛和美国的合作。尽管中国此前也表现出明显的兴趣,但最终被丹麦和格陵兰岛排除在外。
根据环球新闻社的报道,2025年11月4日,关键金属公司宣布公司已获得拟格陵兰南部坦布里兹矿场的关键环境审批。该公司CEO托尼·塞奇在一份新闻稿中说:“这一成果对于关键金属公司而言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该公司即将在坦布雷兹启动采矿作业”。
此前的10月9日,尼尔森在欧洲议会的演讲中感谢欧盟作为“值得信赖的朋友”,并敦促这个由27个国家组成的欧盟投资于其国家的矿产资源、可再生能源、机场和互联网服务。
在欧洲议会的演讲中,这位34岁的总督表示:“我们需要与志同道合的国家和机构建立合作与伙伴关系,这些机构与我们价值观相符” 。
尼尔森表示格陵兰岛“需要欧盟,欧盟也需要我们”,期待加强关系。欧盟正在格陵兰岛进行资源开发。
二、尼尔森明确表态,在稀土开发方面“并未考虑”与中国合作。
在稀土和重要矿产的开发方面,中国处于优势地位,这是现状。在稀土精炼技术方面,中企具有一定的优势,在一些领域与日本不相上下。但在稀土回收和稀土合金制造方面,中企的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差距。
但对于中国参与格陵兰岛的稀土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位格陵兰岛的年轻领导人明确表示了否定立场。尼尔森称,该岛只与那些希望在稀土供应链中降低对中国依赖的国家进行合作。明确将目前具有稀土精炼主导优势的中国排除在外,主动加入到将与中国稀土供应链平行发展的西方稀土供应链中。
尼尔森解释了拒绝与中企合作的原因。他说,一方面“现在没有任何中企采取行动的迹象”,据称目前还没有来自中国企业的具体提议。所以格陵兰岛“没有把中企纳入视野”。另一方面,尼尔森断言今后格陵兰岛只与“共享民主主义等价值观的国家”建立合作关系。
尼尔森表示,与日本“包括矿业领域在内,两国之间的合作有很好的前景。格陵兰有很多有潜力的矿区”。除参与资源开发之外,还提出了作为课题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和科学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11月17日,日本的官民考察团首次访问格陵兰的矿山。尼尔森也表示愿意尽早访问日本,对于与日本磋商全面合作扩大方案持积极态度。
三、格陵兰岛的选择在渐行渐远的中西稀土双供应链中再添一把火,将有助于增强西方稀土供应链的竞争力。
当前,全球稀土供应链呈现明显的“中西分化”态势。中国掌控全球稀土开采、精炼和加工的60%~90%以上,形成高度集中的“中国链”。西方国家认为,这不仅带来地缘政治风险,还因今年中方对稀土元素的出口管制引发欧洲稀土元素价格飙升300%~500%,影响了西方一些依赖稀土元素的制造业的不稳定预期和供应链中断风险。
与之平行,西方国家正加速构建“mine-to-magnet”独立供应链,旨在通过多元化来源和技术合作降低对中国稀土供应链的依赖。格陵兰岛总督尼尔森的“喊话”——邀请日美欧合作开发稀土,同时明确排除中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添火”选择,为西方稀土供应链注入新动能。
首先,格陵兰岛的稀土资源“含金量”极高。
该岛拥有欧盟认定的34种关键稀土中的24种,尤其是南部坦布里兹矿场,储量超4500万吨,其中三分之一为高价值的“重稀土”(如镝、铽),这些元素对生产锂电池、电动机磁铁和国防装备至关重要。 2025年11月获关键环境审批后,即将启动采矿作业,使格陵兰成为北极地缘要冲的战略节点。这与特朗普“购买”格陵兰的意图一脉相承。
其次,尼尔森的选择强化了“价值观联盟”。
他强调只与“共享民主主义等价值观的国家”合作,拒绝中企参与。“无具体提议”可能只是托词,主要是视中企为供应链风险源。美国和丹麦官员曾多次游说格陵兰岛坦布里兹矿开发者勿售予中资,最终由美企以500万美元现金收购,确保西方控制。
格陵兰岛与欧盟的矿产投资协议、10月欧洲议会演讲,以及11月17日日本官民考察团访矿,均体现格陵兰与西方供应链多边协作的强烈意图。日本提供全球领先的稀土精炼和合金制造技术,弥补西方短板;美国注入资金和技术;欧盟聚焦基础设施和绿色转型。这种“技术+资源+市场”的互补,正加速ex-China稀土供应链构建。
最后,此举“添火”效应显著:
一是资源供给端,坦布里兹矿可贡献全球重稀土的显著份额,缓解西方短缺;
二是产业链完整性,日本技术助力从“矿到磁铁”闭环,增强竞争力;
三是地缘战略,中西稀土供应链渐行渐远,格陵兰的“亲西”立场有助稳定西方稀土供应链的价格与供应。
总体而言,这不仅是资源开发,更是西方“脱钩”中国稀土供应链行动的里程碑,将助力重塑全球稀土格局,提升西方在绿色经济和国防领域的自主性。
【作者:徐三郎】
作者声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