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家人们,作为常年关注国际时政的观察者,瑞银一份“情况不妙”的报告显示,76万年度裁员、10月单月15.7万岗位消失,这是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
曾经的美国经济韧性支柱,如今成了失业重灾区,大企业疯狂瘦身、求职者四处碰壁,这波危机会波及全球吗?
数据断层下的真相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40多天的后遗症,终究在劳动力市场爆发了,美国劳工统计局前局长埃里卡・格罗申曾形容,没有关键官方数据的日子里,经济学家们只能“盲飞”。
而瑞银这份《美国经济周报》的发布,直接揭开了被滞后数据掩盖的真实危机。
行业权威机构的统计显示,10月美国企业宣布裁员15.7万人,这一数字创下2020年7月以来的月度峰值。
从全年维度看,截至10月的经季节性调整裁员人数已高达76万,不仅远超2024年同期,更直接刷新1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其中科技和仓储行业受冲击最严重,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的普及让不少传统岗位彻底消失,曾经被视为安稳的“铁饭碗”,如今说没就没。
大企业的裁员动作更是触目惊心:亚马逊一次性削减1.4万个企业职位,UPS在过去一年里裁掉4.8万人,零售巨头塔吉特单次就砍掉近2000名员工,这些耳熟能详的企业接连“瘦身”,背后是整个市场环境的持续恶化。
瑞银团队进一步发现,失业保险申请量、企业裁员公告以及《工人调整与再培训通知法案》(WARN)的通知数量,均大幅超过疫情前水平。
WARN通知作为企业裁员前的法定告知文件,其数量飙升意味着很多裁员并非临时决策,而是企业基于长期发展的战略调整。
即便被视为就业数据“黄金标准”的商业就业动态数据,也显示当前岗位流失速度已追上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此前市场普遍认可的“低裁员”说法,早已不攻自破。
双向挤压的就业困局
多项商业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美国招聘率已跌至历史上衰退期才会出现的水平。
若剔除相对稳定的医护与社会救助行业,私营部门每月平均减少3.6万个岗位。
从家庭就业数据来看,今年年初至8月,每月减少约7.2万个岗位,这样的增速远低于维持人口增长所需水平,更无法支撑稳定的失业率,如今美国失业率已攀升至2021年以来的最高点。
更让人揪心的是,劳动力参与率同步下滑,超过80万人退出劳动力市场却仍表示希望工作,他们并非不愿上班,而是实在找不到适配的就业机会。
职位空缺数据同样不容乐观,截至10月底,Indeed.com报告显示,职位发布数量已降至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几乎所有行业都出现同比下滑。
瑞银经济学家乔纳森・平格尔还发现一个关键现象:很多看似存在的职位空缺,其实只是企业“做做样子”,并无实际招聘意愿。
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目前有1400万不工作但希望就业或正在求职的人群,外加200万领取失业救济金的人,劳动力供给十分充足,企业完全没必要急于填补空缺。
就业不足的问题也在持续加剧,最广泛的就业不足指标U-6,自1月以来已上升0.6个百分点,达到8.1%,比2019年底高出1.3个百分点。
这一增长不仅源于失业人口增加,更因为越来越多美国人因经济原因被迫从事兼职工作,他们渴望全职岗位却求而不得,只能靠兼职勉强维持生计,这正是市场需求疲软的典型信号。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一现状与特朗普政府声称的“移民限制将收紧劳动力市场”完全相悖,瑞银在报告中直言,若移民政策真的减少了劳动力供给,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就业宽松局面。
信心崩塌与消费承压
就业市场的寒意,早已顺着产业链蔓延到消费端和企业端,对于很多美国人来说,假日季本是增加收入的好机会,但今年的临时招聘计划大幅缩水,让不少人失望而归。
Challenger,Gray&Christmas的数据显示,9月和10月宣布的假日岗位仅40万个,远低于2014年至2019年期间的平均62.5万个,甚至低于近年水平。
美国零售联合会更是预测,今年假日季岗位可能较去年减少40%,塔吉特等主要零售商甚至不愿披露具体招聘数据,背后的底气不足显而易见。
消费者信心也因此遭受重创,密歇根大学1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0.3,仅略高于2022年的历史最低点。
越来越多家庭感受到工作机会在减少,预计未来一年失业率将上升的家庭比例,已飙升至1980年代经济衰退以来的最高水平。
对普通家庭而言,工作稳定是消费的底气,当失业风险持续攀升,大家自然会收紧开支,这又会进一步影响企业经营状况,形成恶性循环。
小企业的日子同样难熬,在通胀担忧和劳动力市场持续动荡的双重压力下,小企业的乐观情绪“难以回升”。
这些企业本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却因市场需求不足、经营成本上升,既不敢招人也不敢扩大生产,反而进一步加剧了就业市场的疲软。
花旗与安联贸易美洲公司的经济学家都观察到,当前劳动力供给充足,企业普遍认为没必要留住超过必要数量的员工,大量成熟企业正在进行大规模裁员,市场的寒意还在持续扩散。
面对劳动力市场的严峻形势,美联储内部的分歧也日益加剧,此前,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等官员一直认为美国处于“低招聘、低裁员”的市场状态,认为企业尚未从疫情期间的“大辞职潮”中完全恢复。
但现在,包括瑞银在内的多家华尔街投行都开始质疑“低裁员”这一前提,残酷的现实已经倒逼政策制定者重新评估当前局势。
部分美联储官员明确警告,当前就业风险已与通胀担忧不相上下,他们主张通过降息缓冲劳动力市场冲击,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
但另一部分官员则顾虑重重,认为通胀尚未得到完全控制,此时降息可能让之前的控通胀努力前功尽弃。
一位美联储理事坦言,她担忧“劳动力市场可能迅速恶化”,呼吁在每组新经济数据发布时都保持谨慎和政策灵活性。
瑞银在报告中给出明确预警:如果裁员持续而招聘继续放缓,劳动力市场将出现“更明显的收缩”。
这种收缩很快会传导至家庭信心和消费者支出领域,进而危及整个经济复苏进程。
对美国经济而言,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是复苏的核心基础,一旦这个基础动摇,后续的连锁反应可能超出预期。
目前来看,随着政府停摆结束,9月就业数据和10月CPI通胀报告即将公布,这些数据将成为美联储政策调整的重要参考,但无论政策如何调整,美国劳动力市场的修复都需要漫长时间。
76万裁员创下的15年新高,不仅是一串冰冷的数字,更是无数家庭的生计困境。
这波危机最终会走向何方,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经济的韧性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其后续影响也将持续牵动全球市场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