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梦然 深圳摄影报道
“养乐多将关闭广州第一工厂”的消息将这款广东人童年回忆的乳酸菌饮料推上舆论风口。据日本养乐多本社株式会社公布的消息,将于今年11月30日关闭广州益力多乳品有限公司(下称“广州益力多”)旗下第一工厂。
广州一厂是养乐多在中国市场上设立的首家工厂。公开资料显示,2002年,养乐多进入中国市场,从广州以益力多的名称发展,广州第一工厂正式投产,生产的益力多牌乳酸菌乳饮品开始上市销售。
此次关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工厂,难免引发市场对品牌收缩的猜测。对此广州益力多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此次生产体制的调整是基于公司整体战略规划,以及为了进一步提升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进的战略安排。公司旨在扩大及进一步增长中国市场的方针并未改变,将通过资源集中化来推进高效运营与业务扩张。
作为乳酸菌饮品巨头,养乐多面临的挑战是整个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的缩影。不可避免的是,近年来随着无糖化、健康化等消费新趋势,乳酸菌饮品的热度正在持续降温。
关闭广州第一工厂
很长一段时间里,“养乐多”即代表“乳酸菌饮料”,一提起乳酸菌,消费者脑海里都会浮现养乐多经典的“小红瓶”包装。
伴随着一句深入人心的广告语“一百亿个活的益力多菌帮肠道做运动”,自2002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以来,养乐多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高速扩张。一方面,其日销量从初期的6万瓶一路飙升至2019年的760.9万瓶,增长超过百倍;另一方面,为支撑激增的市场需求,养乐多自2011年起相继在天津、无锡、佛山等地投建新厂。
然而,养乐多的增长神话未能延续。根据其总部财报,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饮料业务日均销量已连续三年下滑:从2022年的625.7万瓶,降至2023年的480.5万瓶,并于2024年进一步滑落至443.9万瓶。这一颓势在核心市场同样明显,以广州益力多为例,其日均销量已从2022年的259.6万瓶大幅缩减至2024年的184.6万瓶。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养乐多第一次关闭工厂。就在去年12月,养乐多宣布关闭上海工厂,并解释关闭上海工厂是推进经营改革的一部分,目的是通过重组提高生产效率,整合资源配置以进一步提高销量和业绩。
“关闭老旧或低效工厂、集中生产于更现代、高效的基地,是全球食品饮料公司常见的结构性调整手段。”努曼陀罗商业顾问、亚太社会创新研究院院长霍虹屹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关闭上海、广州工厂可看作是其应对中国市场“增长放缓+成本上升+竞争加剧”组合之下的结构性动作。并非单一工厂问题,而是其在华运营模式、产品结构、渠道体系及成本模型整体面对挑战时所做出的反应。
“小红瓶”迎来挑战
不可避免的是,在健康饮食潮流下,传统乳酸菌饮品面临挑战。
“上年纪了,控糖。”“虽然好喝,但是担心糖分太高。”在微博“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喝养乐多了”的话题下,有消费者如此评论。
近年来,健康、减糖的饮食理念深入人心,带动无糖饮品赛道全面爆发,无糖气泡水、无糖茶饮等成为超市、便利店饮料柜内的主流商品。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2年中国无糖饮料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由31.2亿元增至199.6亿元,预计2025年达615.6亿元。
在蒙牛乳酸菌饮料代表优益C以及伊利每益添产品还未加入竞争的时间里,养乐多采用大单品的策略,仅靠“小红瓶”迅速建立起市场认知,实现销量增长。
广州加倍管理咨询创始人张蓓蓓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单品极致’思维在供应链时代是护城河,在快消迭代期就是枷锁。早期的养乐多没有对手,但经过发展,现在市场内同类竞品已把‘0糖+高菌数+膳食纤维’做成标配,养乐多在消费者的印象里还是蔗糖+脱脂奶粉,口味没变,价格没降,健康叙事就不再稀缺,被反向定义为‘贵糖水’。核心不是配方差,而是价值锚点失效——同样的解渴+心理安慰,消费者有了更便宜、更潮流的替代品。”
在产品创新方面,广州益力多对本报记者表示,“事实上,我司除了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经典产品——红瓶益力多以外,近三年来我们也不断推陈出新,如2023年推出了高纤高钙的益力多500亿‘小金瓶’,2024年推出益力多水蜜桃味(高铁),今年对500亿产品再次升级为富含多种营养素的0蔗糖‘小金瓶’,同时增加推出益力多青提口味(高钙+高维生素D)新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未来,我们将针对不同健康需求与消费场景,拓展产品矩阵,持续扩大销售渠道,并运用更灵活的营销方式与消费者建立情感连接,以更好地服务广大消费者。”
在霍虹屹看来,养乐多的全球核心产品是其“原味益生菌饮品”,该产品具备健康、功能诉求。进入中国市场后,这条路径在最初几年成效显著,其选择在成熟市场复制已有产品、模式、渠道,这降低了在初期进入的风险。然而,当市场进入中期、成熟阶段、竞争者赶上并超越时,这种路径依赖就可能成为创新迟缓的负累。
“从机会端来看,中国消费者健康意识继续上升,‘肠道健康’‘免疫支持’‘低糖低卡’‘功能饮品’成为趋势,这为乳酸菌饮品提供了持续增长空间。尤其在年轻人、城市白领、关注健康的消费群体中,具有科学支撑、易于理解、日常化消费场景的益生菌饮品仍有潜力。但与此同时,挑战也非常明显。渠道成本、冷链物流、原料成本、竞争白热化、品牌差异化弱化、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若不能快速从‘益生菌+甜味饮料’向‘益生菌+低糖+功能+差异化体验’升级,就可能陷入增长停滞或被边缘化。”霍虹屹表示。
一座标志性工厂的关闭,预示着传统乳酸菌饮料时代正在远去。养乐多在中国的下半场,是在竞争红海中,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稀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