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悬半年的永辉CEO职位终于落定,一位91年出生的北大硕士火线掌舵,在他背后是名创优品入主、胖东来模式嫁接、连续亏损关店的复杂棋局。
9月18日,永辉超市发布公告,聘任34岁的王守诚为公司首席执行官。这位90后高管从2017年以管培生身份加入永辉,到火速升任CEO,仅用了8年时间。
他接手的是中国超市行业最艰难的职位:永辉超市上半年收入暴跌20.73%,亏损2.41亿元,关闭门店227家。与此同时,公司正在全国推进一场向胖东来学习的“调改”运动,预计到9月30日调改店数量将达到200家。
少帅登场,永辉迎来90后掌舵人
王守诚的晋升速度令人瞩目。这位91年出生的北大硕士自2017年毕业后就加入永辉,从“融才”管培生做起,历经CEO业务助理、省区人力资源总监、上海省区总经理等职位。
2024年10月,王守诚获任永辉超市副总裁,短短一年不到,他又升任CEO。如此快速的晋升在传统零售行业实属罕见。
王守诚与永辉的转型紧密相连。2024年5月,永辉开始接受胖东来团队帮扶,王守诚在东来学习项目中担任调改小组负责人。这段经历显然为他赢得了掌舵永辉的机会。
背景变迁,名创优品入主永辉
王守诚的上任,与永辉股权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2024年9月,名创优品的子公司骏才国际以62.70亿元的价格收购永辉超市29.4%股份,成为第一大股东。
名创优品入主后,永辉管理层迅速调整。今年3月,公司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名创优品创始人叶国富担任组长,王守诚则出任副组长。
颇具意味的是,名创优品首席财务官张靖京曾表示,虽然成为永辉第一大股东,但“预计不会控制董事会的多数席位”,不会作为永辉超市的实控人。这种若即若离的关系为王守诚的上任留下想象空间。
业绩承压,半年关店227家
王守诚接手的永辉超市正面临严峻挑战。2025年上半年,永辉超市收入同比下跌20.73%至299.48亿元,净利润亏损2.41亿元。
更为触目惊心的是门店规模的变化。上半年,永辉新开门店4家,关闭门店227家,净减少门店223家。这意味着永辉每天平均关闭超过1家门店。
截至2025年6月底,永辉已经开业的门店仅552家,相比2024年年底大幅缩减。永辉超市曾经是中国超市行业的扩张典范,如今却不得不断臂求生。
胖东来模式,最后的救命稻草?
在名创优品入主后,永辉选择了学习胖东来作为转型方向。今年3月,作为改革领导小组组长的叶国富直言:“胖东来模式是中国超市唯一的出路”。
王守诚正是这一战略的具体执行者。他带领的调改小组致力于将胖东来模式植入永辉体系,包括商品供应链变革、服务与顾客体验升级、员工福利与组织文化重塑。
调改效果似乎已经显现。王守诚今年6月透露,端午节期间,有八十几家调改门店销售额整体同步增长约87%。前41家开业满3个月的“稳态调改店”3月单月实现利润1470万元。
挑战仍在,转型阵痛未结束
尽管调改店表现良好,但仍无法弥补关店带来的收入下降。王守诚曾引用胖东来创始人于东来的话表示,永辉需要2至3年的时间回归健康。
转型的成本确实高昂。门店调改需经历歇业装修、新设备投入、旧资产报废、重开业支出、人员技能爬坡等大量必要过程。同时,公司商品供应链改革导致短期内毛利下降。
永辉超市甚至不得不缩减募集资金规模。9月1日,公司公告将使用募集资金进行调改的门店数由298家调整至216家,募集资金总金额从不超过39.92亿元调减至31.14亿元。这一举动表明即便是调改策略,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
王守诚曾经表示,永辉以前走过很多弯路,现在调改的目标是让门店保持健康、不亏损,挣的钱会优先分给员工。
这位90后CEO掌舵的永辉正在与时间赛跑。调改店数量正以惊人的速度增加,从6月的100家到7月底的150家,计划9月30达到200家。
但股东们等待的耐心是有限的。投资者希望看到王守诚能够带领永辉穿越转型阵痛期,在2026年春节前完成300家门店调改的目标。
王守诚和他的团队需要证明,胖东来模式不仅能在单店成功,还能在全国范围内复制。这场试验的结果,将决定中国传统零售业的未来走向。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