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徐兵
当国有六大行与招商银行率先按下利率“下调键”,活期存款利率跌至0.05%,1年期整存整取利率跌破1%,中信银行、兴业银行等8家股份制银行次日火速跟进,一场席卷金融市场的“降息风暴”已然形成。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此次降息潮是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发生的。为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刺激投资与消费,推动经济持续增长,央行此前已实施降准0.5%、降息0.1%的政策组合拳。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已降至1.43%,在此压力下,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成为缓解负债成本压力、维持盈利能力的必然选择。
正如多位业内人士所说,本次存款挂牌利率再度下调,且调整幅度大于LPR降幅,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更大,这有利于进一步减少银行利息支出、缓解存款长期化趋势,稳定银行负债成本,预计本轮“一揽子”政策对行业净息差改善幅度在5BP以上。在资产端,由于当前有效需求不足,新发放贷款利率已明显低于同期限LPR,LPR报价下调10BP对新发放贷款收益影响相对有限,更多影响体现在存量部分;而在负债端,中长端利率下调幅度高于短端,随着存量存款到期重定价,负债成本改善效果将逐步显现。
降息潮对不同行业也产生了差异化影响。
比如,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尽管LPR下调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房者的房贷成本,有助于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但整体市场复苏仍面临诸多挑战,如居民购房意愿的恢复、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的修复等。在制造业领域,融资成本的降低为企业扩大生产、技术创新提供了契机,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
不过,未来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调整,金融市场的格局将进一步重塑。投资者需更加审慎地评估各类投资产品的风险与收益,不断优化资产配置组合;金融机构也需加快创新步伐,推出更贴合市场需求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而监管部门则需持续加强市场监管,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确保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传导与落实,促进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在这新一轮降息潮引发的金融市场变局中,各方参与者唯有积极应对、顺势而为,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把握机遇,实现稳健发展。
责编:陈玉尧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