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印度钢铁出口征收的关税,影响76亿美元贸易额,而印度2024财年已沦为钢铁净进口国。此时反击既能安抚塔塔钢铁等本土巨头,又可呼应莫迪“印度制造”战略。毕竟莫迪政府的上台,很大程度上就是民粹主义的推举,然而,2024年莫迪推动8500种工业品降税,引发了民族主义者不满。此次对美强硬既能挽回形象,又可对冲特朗普威胁“对印度征收对等关税”的压力。
实际上,美印双方都留着不少心眼,表面是盟友,但实际都是"既要又要"的套路:美国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却遭30%-60%的高关税壁垒,印度提出的"零换零"关税方案又被美国质疑为"变相贸易壁垒"。更讽刺的是,就在印度宣布报复性关税前三天,美国财长还在吹嘘"美印即将达成历史性贸易协定"。
说到底,印度的困境在于“高不成低不就”。既想学中国当“硬骨头”,又舍不得美国给的贸易好处;既想靠制造业取代中国,又离不开中国的原材料。莫迪政府现在骑虎难下,国内骂他“对美软弱”,国际上又没实力硬刚,最后很可能还是得低头签协议。
完整内容查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