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大象IPO
专精特新企业成新上市企业主力军。近期,资本市场持续健全服务科技创新的相关机制,尤其是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融资方面成效显著。
证监会副主席于5月15日提出, 要抓紧出台深化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的一揽子政策措施,进一步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加力支持科技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
今年2月份,中国证监会发布实施《关于资本市场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深入推进北交所、新三板普惠金融试点,支持“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挂牌上市。
据大象君统计,2023年至今,首发上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235家,累计募资1671.12亿元。
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共有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首发上市,占年内A股IPO数量的64.29%。
专精特新“小巨人”上市
2023年以来,截至目前,有455家企业在A股首发上市,IPO募资额合计4514.54亿元。其中,235家属于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比51.65%;IPO募资额合计1671.12亿元,占比37.01%。
1、从上市板来看
从所属板块来看,2023年以来,创业板的专精特新企业新股数量最多,有90家,其次是北交所,有62家。科创板、沪主板、深主板,分别为54家、20家、9家。
从各板块专精特新“小巨人”占比来看,科创板占比最高,达61.36%;其次是北交所,占比59.62%,创业板占比54.22%。
2、从行业来看
从所属行业来看,半导体行业企业最多,共计27家,占比11.49%;其次是汽车零部件业、通用设备行业,各有26家;专用设备行业,有19家;自动化设备行业,有13家;化学制品业,有12家。
专精特新企业在制造业领域占比较大,这些行业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方面具有较大潜力和市场需求。
IPO中介机构情况
1、从保荐机构来看
2023年以来,A股上市的23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IPO中介机构包括48家保荐机构、26家审计机构和54家律所。
并列第一的是, 中信建投证券、中信证券,各有23家;
排在第三的是,海通证券,上市项目量有16家。
2、从审计机构上看
排在第一的是,立信,上市项目量为47家;
排在第二的是,容诚,上市项目量为37家;
排在第三的是,天健,上市项目量为36家。
3、从律所上看
排在第一的是,锦天城,上市项目量有31家;
排在第二的是,中伦,上市项目量有22家;
排在第三的是,德恒,上市项目量有18家。
结语
2025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上市热潮,是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资本市场改革共振的结果。这些企业以细分领域的技术突破为核心,通过上市获得资本助力,进而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优化。未来,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强化资本市场服务能力,引导更多资源向专精特新企业倾斜,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资本市场改革为专精特新企业打开绿色通道。北交所作为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的主阵地,通过快速审核、灵活融资等机制,吸引了众多“小巨人”企业,近三年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占比近60%。科创板和创业板则以较高的包容性,接纳了众多硬科技企业,科创板新增上市企业中,“小巨人”占比超60%。这种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使不同发展阶段的专精特新企业都能找到适配的融资平台。
展望未来,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完善,专精特新企业上市潮将持续。更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将登陆资本市场。
上一篇:原创 美再现股汇债三杀,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