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消费行业个股,正在凭借自身产品创新与渠道变革实现基本面增长。
作者 | 紫枫
编辑 | 小白
结合当前宏观经济数据、行业基本面变化及政策导向,食品饮料板块正呈现出比较清晰的投资逻辑。
宏观、政策与估值三重共振,板块值得一看
10月宏观数据显示消费领域逐步回暖,CPI同比由负转正至0.2%,环比同步提升0.2%,扣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CPI保持1.2%的同比增速。
(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其中,其他用品及服务、教育文化娱乐等细分领域价格均呈现不同程度上涨,反映出消费市场信心的逐步修复。
社零总额同比增长2.9%(前值为3%),剔除汽车后增速达4.0%,其中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8%且环比提速(前值为0.9%),商品零售社零同比为2.8%(前值为3.3%)。
(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从结构来看,服务消费受益于假期回暖,餐饮收入同比增长3.8%。叠加服务业PMI连续13个月处于荣枯线以上的表现,整体来看,服务消费的恢复势头比较稳健。
(来源:华泰证券研究所)
而受以旧换新政策退坡的影响,家电零售额同比下降14.6%,汽车类同比下降6.6%。
另外,政策层面的持续催化为板块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以来,政府出台了不少提振消费的政策。财政部明确继续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强调扩大服务消费,对重点领域消费贷款给予财政贴息,五部门完善免税店等政策将进一步助力消费提振。
而《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内需主导消费拉动”的发展导向,以及加大公共服务支出、实施城乡居民增收计划、扩大服务消费等具体举措,从收入端和供给端共同改善消费环境。
而从二级市场的角度来看,根据Choice数据显示,中证主要消费指数和恒生消费指数的市盈率分别在20倍和18.5倍之间。有券商预测,不少食品饮料企业在2026年市盈率处于15-20倍区间,位于历史估值中枢低位,具备相对良好的安全边际。
机构持仓方面,2025年三季度食品饮料占主动权益基金重仓配比下滑至4.18%,均处于历史低位,筹码集中出清后结构更为干净,为后续估值修复预留了空间。
而年底往往是市场风格变化的高发期,投资者对收益稳定性和估值安全边际的关注度提升,可能倾向于对成长风格落袋为安,转而考虑有估值优势的价值板块。再加上公募基金考核新规推动机构对低配板块的配置修复,保险、理财等中长期增量资金入市更利好低估值、高分红的顺周期板块。
而且,部分食品饮料板块的龙头企业也在通过拓展新客户、开发定制化产品适配消费习惯与渠道变革趋势,达到提升市占率的目标,同时产品结构升级持续推进,从而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逐步企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