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时期,对于持有现金的人而言,无疑是一段令人欣喜的时光。他们的购买力悄然提升,手中之钱愈发“值钱”,而物价的持续下跌正是通缩最鲜明的标志。
细究日常,便可窥见一斑。去年猪肉尚需三十余元一斤,如今不过十八元便可得,同样的开销,能够多添近一斤肉食,这绝非小数。家用电器亦然,曾标价三千五百元的洗衣机,如今已降至三千出头,跌幅近乎百分之十五。就连汽车这等大宗商品,曾经二十五万元的中档轿车,现在十八万元便可入手,手握现金,相当于白白省下了七万元。
或许有人会觉得银行存款利息微薄,放之银行难以划算。然则,利息纵然不高,亦是实实在在的正收益。而物价下跌所带来的隐性收益,其可观程度远胜于此。这种“钱未多赚,却能购得更多物品”的感受,正是现金在通缩期的硬核优势,手持现金者,自然暗自窃喜。
其次,现金还能有效规避投资风险,做到“不亏即赚”。当前,不少人因嫌存款利息低,便急于将资金投向股票、基金,期盼一夜暴富。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2024年,股民人均亏损竟达十四万元;部分公募基金更是跌幅高达百分之二十,连过往被视为稳妥之选的银行理财产品,亦不乏出现亏损者。与此相对,那些手中持有现金的人,尽管利息收入不多,但本金却安然无恙,并能收获一笔稳定的低收益。
第三,现金储备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状况。通缩时期,经济环境往往不稳定,失业率易升。若手中空无一文,一旦失业,便只能仓促奔波于求职之路,即使工作不甚理想,也只能无奈屈就。然而,手有余钱者则截然不同,即便遭遇失业,亦能从容支撑数月生活开销,从容寻找心仪的工作,无需被迫妥协。
最后一个重要原因,现金能够帮助人们抓住低价资产,伺机抄底获利。在通缩期,资产泡沫会逐渐挤压,房产、股票等资产的价格将跌至相对低谷。以核心城市为例,曾标价一百五十万元的二手房,如今一百三十万元即可成交。而一些业绩稳健的蓝筹股,价格亦可能随之下滑。手握现金的人,无需急于出手,待资产跌至底部时,果断购入,成本将大幅降低。正如曾有人在房价下跌时,以现金全款购房,较之通胀时期,足足节省了数十万元,待经济复苏,资产升值,这笔投资便能带来丰厚回报。此外,一些优质企业在通缩期可能会低价出售股权,持有现金者便能逢低入股,待下一轮经济增长,财富或将呈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手握选择权”的优越感,是缺乏现金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或许有人会疑惑,是否应该将所有资产尽数变现为现金?答案并非如此。我们强调现金在通缩期的优势,是倡导理性配置,而非盲目囤积。备用金至少应预留三至六个月的生活费,存放于活期账户或货币基金,以备不时之需。而可支配资金,一部分用于抓住市场机遇,另一部分亦可配置国债、大额存单等,以兼顾安全性与收益性。通货紧缩终究只是经济周期的特定阶段,并非会永远持续。然而,毋庸置疑的是,在当前环境下,拥有大量现金的人确实占据了诸多优势:财富愈发“值钱”,本金安全无虞,应对突发状况底气十足,更有机会抄底优质资产。
上一篇:储能狂飙下的价格博弈:碳酸锂10万元/吨关键位受压制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