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面分析】
隔夜美股高开低走出现大阴线下跌,可谓是上涨靠科技,下跌也是靠科技,这样的盘面直接带崩全球金融市场,隔日亚太地区集体下跌。A股市场开盘先跌为敬,科技股跟风下跌,导致指数出现快速下跌,主力资金在连续拉升证券、银行等金融股后,也出现明显的疲惫态势,这也导致指数易跌难涨。近期监管连续发布多条监管函,说明对于市场个股的炒作气氛有所遏制,这里要开始小心高位股的补跌走势出现,没有“落袋”之前,就没有输赢之分。
骑牛看熊发现国家一直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像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等,为种业投资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目前中国育种行业仍有进步空间,国内企业规模较小且更为分散,但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政策的引导,资源将向优势企业集中,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这为投资优质种业企业提供了机会。新技术的应用使新品种更容易投入实践,让投资取得回报。而且,种业企业一旦培育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种,将获得较高的利润空间。
三大指数集体低开,创业板指跌逾2%,两市开盘红盘个股300余只,题材板块方面种业、渔业、水产品等板块表现交强,能源金属、冶钢原料、锂矿等板块保险较差。农业板块逆势活跃,荃银高科20cm涨停,秋乐种业、康农种业等多股跟涨,荃银高科公告,中种集团拟向除收购人以外的荃银高科全体股东发出部分要约,预定要约收购股份数量为1.89亿股,约占荃银高科已发行股份总数的20.00%。
AI应用概念逆势拉升,欢瑞世纪涨停,易点天下、荣信文化等多股涨超10%,福石控股、榕基软件等纷纷跟涨,当地时间11月20日,谷歌的新一代多模态AI模型、第二代Nano Banana(代号Gemini 3.0 Pro Image)更新。这带来了显著提升的图像质量、更高的准确性,以及更好的多语言长文本渲染能力。锂矿概念集体调整,盛新锂能、雅化集团等多股跌停,天华新能跌超10%,融捷股份、威领股份等跟跌,广期所碳酸锂主力合约盘中一度跌超7%。动力电池资本开支增速海外接力,预计2026 年开始欧美国家电池产能本土化建设进程或加速,中国锂电设备企业全球竞争优势与市场份额领先,或受益于海外产能建设。
CPO概念盘中局部回暖,赛微电子涨超10%,德科立、腾景科技等纷纷跟涨,谷歌发布的Gemini 3 Pro在多方评测中都备受好评,测试数据在一众大模型中一骑绝尘。架构上,谷歌借助OCS组网提高了集群整体效率。LightCounting预计2029年OCS出货量将突破5万台,2025-2030年OCS出货量CAGR为15%,未来会有更多除谷歌外的云厂商推动市场规模增长。军工板块盘中局部回暖,龙溪股份直线涨停,久之洋涨超10%,中船汉光、中船防务等纷纷冲高,进入订单交付与确收旺季,预期业绩呈逐步修复趋势,考虑到军工行业2026 年行业强需求恢复预期及确定性,行业从“周期成长”转向“全面成长”,看好后续资金面持续向好。
大盘:
创业板:
【大盘预判】
上证指数周五出现低开低走,指数延续调整行情。近期海外AI叙事变化对全球资本市场影响明显,而外围市场波动对A股的拖累也非常明显。资金层面,A股机构投资者持股集中度仍有上升空间,大市值新兴成长风格的机构持股占比仍有望增加。更长期看,代表我国未来战略发展方向的新兴成长领域或将保持相对优势,大盘成长类公司数量及市值占比有望提升。接下来注意上证指数能否在3870点之上稳住。
创业板指数周五跳空低开大跌,此轮行情是流动性和情绪主导的行情,市场的波动往往与这类因素相关,支撑因素则为蓝筹板块的估值修复,以银行和石油板块为主。长期视角下,A 股中长期慢牛趋势可能进一步稳固。一是盈利预期可能继续改善:会议可能导致周期、科技盈利增速结构性回升。二是积极的政策可能进一步提升A 股估值。接下来注意创业板指数能否在2960点之上稳住。
【淘金计划】
目前的市场走势从4个方向来分析,第一,历史上无论10 月还是四季度,大盘风格占优概率高,另外,尽管历史上前期强势风格经常在四季度转弱,但目前尚不具备相关驱动条件,科技成长有望在四季度继续占优。第二,“十五五”规划的政策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预计保持高位。第三,三季报交易窗口将至,业绩有望保持高增或者明显改善的仍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AI 产业链等偏成长风格的方向上。第四,美国政府停摆,市场对美联储10 月降息预期升温。第五,增量资金角度,当前ETF 是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之一,有利于偏龙头、中大盘股票表现。
题材板块中的种业、渔业、水产品等概念是资金净流入的主要参与板块,能源金属、冶钢原料、锂矿等概念是资金净流出相对较大的板块。骑牛看熊发现政策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比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 - 2035年)》,扎实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这会刺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对农业板块是长期的利好。而且政策推动化肥出口关税调整,也让相关企业的海外市场迎来增量。
民以食为天,粮食需求是刚性的,种业作为农业的基础,其市场需求也相对稳定。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升级,对高品质种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技术创新带来机遇:生物育种等新技术的发展,为种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生物技术可以培育出具有更高产量、更好品质、更强抗逆性的新品种,提高种业的竞争力。
从需求端来看,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产品的需求是持续稳定的。全球粮食供需格局趋紧,国内粮价上涨预期升温,也进一步拉动了化肥等农资的需求,因为农民为了提高产量会增加对化肥等的投入。从供给端看,关税政策等因素会影响农产品的进口。比如关税战期间,中国对原产于美国的农产品加征关税,导致进口成本攀升,进口量可能减少,国内相关企业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推动国内粮价景气度提升,利好种植产业链。
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时候,资金会从高波动性板块流出,转向农业等防御性资产。因为农业板块受经济周期的影响相对较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像全球贸易冲突升级时,农业板块就成了资金的避风港。
农业行业自身也在不断发展和升级。比如种业企业通过技术突破,布局转基因等品种,获得商业化资格,业绩和股价都可能受益。还有一些企业整合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毛利率有望改善,这些都提升了农业板块的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