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获悉,11月18日,厦门恒坤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拟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6739.7940万股,发行价格为14.99元/股,开盘大涨287%,盘中一度涨超333%,触及65元/股,市值一度超过280亿元。截至今日收盘,恒坤新材涨幅为310.61%,收于61.55元/股,最新市值276.56亿元,成为厦门今年最大IPO。
据悉,恒坤新材是在2024年12月26日申报IPO获受理的,2025年8月29日上交所科创板IPO成功过会,在整个过程中,公司共经历了两轮问询,其中在第二轮问询中,恒坤新材客户集中、收入、采购和供应商等问题遭到了追问,最大的问题是技术独立性和第一大客户的占比太大。
资料显示,恒坤新材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金38192.166万元,股东结构未见大机构,不过公司和光刻胶上市公司久日新材、八亿时空有合资成立公司大晶信息化学品(徐州)有限公司以及上海八亿时空先进材料有限公司。
公司起初主营产品为光电膜器件及视窗镜片,下游客户主要是境内外触摸屏与显示平板厂商,后来2014年开始尝试业务转型,瞄准12英寸集成电路晶圆制造所需的光刻材料和前驱体材料,以引进进口产品的方式切入该产业供应链。
截至2024年末,恒坤新材已实现SOC(碳膜涂层)、BARCC(底部抗反射涂层)、i-Line 光刻胶、KrF光刻胶等光刻材料以及TEOS等前驱体材料的量产供货,以及ArF光刻胶、SiARC、TopCoating等产品进入客户验证流程,其中ArF 浸没式光刻胶已通过验证并小规模销售。自产产品已经实现对日产化学、信越化学、杜邦、德国默克、日本合成橡胶、东京应化等境外厂商同类产品替代,打破了12英寸集成电路关键材料的垄断。
其中,SOC主要成分是高碳含量的交联芳香结构聚合物,一般由聚酰胺酸树脂、 交联剂和溶剂等混配而成,系一种有机涂层。BARC(底部抗反射涂层)是指涂布在光刻胶底部的涂层,一般由高分子树脂、热致产酸剂、表面活性剂以及溶剂等组成。
据悉,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市场研究,在12英寸集成电路领域,i-Line光刻胶、SOC国产化率10%左右,BARC、KrF光刻胶国产化率1%-2%左右,ArF光刻胶国产化率不足1%。预计到2028年,境内光刻材料整体市场规模增长至 319.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 21.2%。
2023年度,恒坤新材的SOC与BARC销售规模均已排名境内市场国产厂商第一位。2024 年度,公司SOC销售规模达23,236.34 万元,预计境内市占率超过 10%。
财务数据显示,2022—2024年,恒坤新材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3.22亿元、3.68亿元、5.48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1.01亿元、8984.93万元、9691.92万元。其中,来自自产产品的销售收入分别为1.24亿元、1.91亿元、3.44亿元,对应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8.94%、52.72%、63.77%。
其中,2024年,i-Line光刻胶销售规模为715.19万元,KrF光刻胶销售规模为1352.31万元。
2025 年1-6 月,公司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23.74%,主要系公司自产业务收入大幅增长72.60%,完全抵消了因部分引进产品合作终止对引进业务收入的影响。实现净利润4158万元,下降5.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