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投研资讯
(来源:富国基金)
许多人听说过稀土,却未必了解它为何被称为“工业维生素”。在富国基金小宇宙播客栏目《有富同享》中,富国基金稀土ETF的基金经理曹璐迪与主持人进行了一场深度对话,揭开了稀土的真实“面貌”。
稀土不“稀”,却是工业命脉
曹璐迪介绍,稀土并非真正的土壤,而是17种金属元素的统称。反常识的是,它并不稀有——全球稀土储量约9000万吨,而黄金仅6.4万吨。
注:数据来自美国地质调查局2024年全球有色金属产量、储量统计数据。
为何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曹璐迪解释,稀土虽用量少,却不可或缺。一辆新能源车需要2-2.5公斤稀土氧化物,人形机器人每台更需要5公斤。没有稀土,电能转化动能的核心环节就无法实现。
中国技术逆袭,掌握“稀土王牌”
中国如何成为稀土强国?曹璐迪指出,关键在技术突破。徐光宪院士发明的“串级萃取技术”,使中国能将17种稀土元素提纯至99.9999%(6N级),而海外最高仅99.99%(4N级)。
中国还是全球唯一拥有稀土全产业链的国家。曹璐迪强调,海外重建产业链需3-5年,中国在技术和成本上的优势难以短期超越。
供需格局支撑长期价值
稀土价格为何走强?曹璐迪分析,供给端,中国通过配额严控开采,去年配额增速仅5%;需求端,新能源车、风电稳健增长,人形机器人等新领域打开增量空间。瑞银预测,未来3-5年全球稀土需求增速将提升至10%左右。
注:数据来自瑞银研究,截至2025-10-30。
国内外价差也提供动力。国内氧化镨钕价格约54.7万元/吨,而美国拟议地板价达78.9万元/吨,价差近50%。
普通投资者如何布局?
曹璐迪建议,普通投资者可关注稀土ETF(159713),它覆盖40余只股票,上中游占比近50%,下游占50%,一键布局全产业链。
注:数据来自Wind,截至2025年10月31日。
但她也提醒,稀土属高弹性品种,需关注氧化镨钕价格、海外技术突破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