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正在大量囤油,一度吞掉世界9成囤量,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
创始人
2025-11-10 01:32:15
0

在全球都高喊着碳中和,电动车满地跑的今天,一件看似不合常理的事情正在发生。作为全世界新能源领域的绝对领跑者,中国竟然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狂热姿态,疯狂地吞噬着国际市场上的原油

有人说是趁便宜抄底,有人觉得是战略布局,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看不清未来能源的方向,要开历史的倒车?

“便宜”不是硬通货

想在全球市场里说了算,最朴素的办法是什么?那就是买,买到所有人都无法忽视你的存在。中国就是这么干的。最近,中国单日进口的原油数量,轻轻松松就突破了1100万桶。

这是个什么概念?这相当于世界头号产油国沙特阿拉伯一天累死累活生产出来的总量,还不够中国一天“吃”下去的。这种海量的采购,直接改变了全球石油市场的游戏规则。

曾几何时,国际油价暴跌,一度触及数年来的冰点,市场上一片哀嚎。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油价要崩盘的时候,中国的巨量订单如约而至,像一只看不见的巨手,稳稳地托住了市场。油价最终被稳定在了大约65美元一桶的水平,没有继续向下俯冲。

这一下子,那些靠卖油为生的国家心里可就踏实多了。他们发现,只要有中国这个超级买家在,市场就乱不了。更重要的是,中国并没有把这些油全部推进炼油厂里烧掉。

恰恰相反,每天都有超过100万桶原油,被悄无声息地注入了遍布全国的战略储备设施。在需求最旺盛的一段时间里,这个数字甚至飙升到了惊人的140万桶一天。

当时,中国的囤油速度,甚至一度超过了全球其他所有国家囤积量的总和。这导致了一个奇特的现象:在某一个半年周期里,全球新增的石油库存中,竟然有高达九成都被中国收入囊中。

这么一来,中国就从一个单纯的价格接受者,摇身一变成了市场的关键变量。它买还是不买,买多还是买少,都成了牵动全球油价神经的核心信号。这,就是一种“无声的定价权”。

为什么要把那么多钱换成一桶桶的黑金?因为在全球金融风暴随时可能来袭的今天,有时候,摸得着的实物远比账面上的数字更让人安心。

虚拟向实体的转化

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正面临着美元汇率剧烈波动和美债收益率不稳定的双重风险。与其把鸡蛋都放在一个虚拟的篮子里,不如拿出一部分,换成真正有价值的“硬资产”。

石油,就是当下最好的选择之一。它不仅仅是燃料,更是一种全球公认的、能够对抗金融风险的战略物资。这种将虚拟资产转化为实体储备的策略,被称为“资产实物化”。

这不仅能有效对冲外部金融市场的冲击,也是精细化管理人民币汇率压力的一种高明手段。当金融世界里风雨飘摇时,这些储存在巨型罐体里的石油,就成了国家经济最坚实的“避风港”。

这绝非一时兴起的投机行为,背后有着强大的国家意志和法律保障。一部新出台的《能源法》,已经将能源储备从过去企业的自愿行为,明确定义为国家与企业的强制性法律义务。

无论你是国家级的大型石油公司,还是地方的炼油企业,都必须按照法律要求,承担起储备石油的责任。这项法律的实施,直接催生了全国范围内新一轮储油基础设施的建设热潮。

说到基础设施,中国的准备更是令人惊叹。全国总的储油设施容量已经逼近20亿桶大关。即便在如此疯狂的囤积之后,目前也只有大约六成的容量被使用。

这意味着,还有巨大的空间可以继续扩充储备。这种先建好“粮仓”再买“粮食”的做法,清晰地表明了,这是一项经过深思熟虑且将长期执行的国家级金融对冲战略。

囤油的重要性

当然,这一切行动最深层的逻辑,还是为了应对那些最坏的情况。摊开地图看看中国的石油进口来源,你会发现一个严峻的现实:超过20%的石油,都来自于像俄罗斯伊朗这些地缘政治的“高危地带”。

这些国家,要么长期面临国际制裁,要么地处冲突不断的地区。俄乌之间的战火、俄罗斯油田遭遇的袭击,以及持续紧张的中东局势,每一个都像是一颗定时炸弹,随时可能引爆全球能源供应

更不用说,台海局势的任何风吹草动,都可能直接冲击到至关重要的海上能源生命线。在这样的背景下,把能源安全完全寄托于外部供应,无异于将国家的咽喉交到别人手中。囤积石油,就是在为这些潜在的极端冲突场景,提前建立一道坚固的“能源防火墙”。

这道防火墙现在有多厚?答案是:180天。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保障天数,已经从过去的约110天,大幅提升到了现在的约180天。

这半年时间的储备意味着,即便在所有外部供应完全中断的极端情况下,中国也能依靠自己的库存,独立支撑半年之久。这半年的战略缓冲期,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在外交上,都意味着巨大的主动权和回旋余地。

这种未雨绸缪的思路,深深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战略文化之中。它与古人“储粮备荒”的逻辑一脉相承,本质上都是要在危机到来之前,把安全感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这并不是说中国放弃了对未来的展望。恰恰相反,这正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如此大力度地囤积石油,是否与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的“双轨战略”相矛盾?其实,两者非但不矛盾,反而相辅相成。

中国的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已经是世界第一,电动汽车的推广力度也举世无双。但战略决策者有一个非常清醒的判断:在未来至少二十年内,石油依然会是这个世界的主导能源之一。

在这段漫长的新旧能源转型过渡期里,如何确保国家的能源安全?答案就是用充足的传统能源储备,来为新能源的成长保驾护航。

这些被囤积起来的石油,就是那道最坚实的屏障,确保能源转型的进程不会因为任何外部的冲击而被迫中断。它用一种最务实的方式,守护着一个更清洁、更绿色的未来。

结语

当外界还在为油价的短期涨跌争论不休时,中国早已跳出了这个层面,通过一系列精密的战略操作,将石油从一种单纯的商品,升级为维护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支柱。

这不仅彻底改变了中国的能源安全态势,也正在深刻地改写全球能源市场的游戏规则。一个曾经的被动买家,如今正以自己的方式,掌控着属于自己的能源未来。

观察者网2025-11-02《“未雨绸缪,中国正迅速充实石油储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方正科技:11月7日召开董事会... 每经AI快讯,方正科技(SH 600601,收盘价:11.86元)11月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第十...
原创 特... 咱们聊点全球大事件背后的真相,由特朗普在第二届任期内亲手点燃的全球关税战。 这场看似“中美之间的对抗...
第八届进博会|在消费品展区体验...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消费品展区以“更高品质、更好生活”为主题。展区内服饰、日化、家居、文体等消费...
进博观察:进口酒商押宝低度无醇... 来源:新京报 把直播间搭进进博展馆,将进博展台作为首发现场,借国际展会寻找突围机遇,是今年进博酒商的...
扬子江药业董事长徐浩宇北京买楼... 文/徐培琪 11月4日,京东司法拍卖平台显示,位于北京国贸核心地段的世贸大厦以22.54亿元的底价成...
原创 美... 欢迎来到本期“未央观点”深度观察专栏。今天这篇文章带你看懂一场正在悄悄改变全球金融格局的大风暴:今年...
原创 中... 在全球都高喊着碳中和,电动车满地跑的今天,一件看似不合常理的事情正在发生。作为全世界新能源领域的绝对...
国金宏观:从各国出口透视美国需... 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雪涛宏观笔记 分化的进口需求,承压的未来出口。 文:国金宏观宋雪涛/联系人孙...
当茅台剥去金融属性,囤积的人慌... 10月28日,茅台散瓶批发价首次跌破1700元,跌至1690元/瓶,较年初2200元的高位暴跌超过2...
重磅!两大央企战略合作!对下属... 两大央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下称“中国电科”)、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下称“中国电子”)曝出重磅战略合...
“1瓶起定”,定制白酒春风又吹 作者|酒high 子煜 定制白酒的风今年刮得格外大。 今年秋糖,不少酒厂推出低门槛乃至“零门槛”定...
电商博弈2.0,酒企再打渠道保... 作者|酒high 子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双十一”主战场的发令枪尚未正式打响,渠道已经狼烟...
第三次中瑞部级金融会议在瑞士伯... 来源:格隆汇APP 格隆汇11月9日|2025年11月7日,第三次中瑞部级金融会议在瑞士伯尔尼举行。...
原创 混... 前言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的动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半导体、稀土等关键领域,地缘政治的摩擦正在加剧。...
复牌!英唐智控重组预案出炉,拟... 拟购资产消息披露数日后,英唐智控(300131)近期披露了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
小红书做支付:节流又开源,但难... 文 | 财经故事荟 互联网的尽头是金融,这一次,轮到小红书上场了——它想拿捏你的兴趣,也想拿捏你的...
城数Lab. | 咖啡“双雄”... 每经记者|程晓玲 每经编辑|刘艳美 130亿美金估值,博裕拿下60%股权,星巴克中国出售案,终于尘...
白酒三季度“断崖降温”,山西汾... 文:向善财经 三季度,是白酒行业集体“拉胯”的一个季度,好在山西汾酒和贵州茅台做到了一桌,一起保住了...
比特币巨震!近14万人爆仓! 来源:证券时报 周末,虚拟货币市场巨震。 其中,比特币一度跌至100000美元下方,随后大幅拉升最高...
牛市下半场 等待AI主线切换 近期大A表现强势,又回到4000附近,强于美港股,但多数人“赚了指数不赚钱”,跑不赢指数或成慢牛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