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混合战开打,27国逼中方上审判台,荷兰打头阵,对华断供核心零件
创始人
2025-11-09 22:49:38
0

前言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的动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半导体、稀土等关键领域,地缘政治的摩擦正在加剧。

从荷兰断供晶圆到欧盟实施反胁迫工具,中欧之间的博弈正在悄然展开。表面上,这场冲突看似是技术、贸易的争执,但其背后,牵动的是全球产业链的核心利益。

荷兰停止向中国供应晶圆,这一举动无疑是为美国与欧盟的战略利益代言,但它能否真的改变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进程呢?随着中方稳定应对策略的展开,局势可能会发生怎样的逆转?

荷兰断供晶圆

荷兰的晶圆断供事件,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堪称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战略行动。安世公司作为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关键供应商,突然停止对中国东莞封装测试工厂(ATGD)供应晶圆。

这一举动显然是在向中国释放强硬信号,意在通过断供这一基础材料,迫使中国让步,接受荷兰及其背后西方集团对中国半导体产业的技术接管。

晶圆是一种高纯度硅制成的圆形薄片,表面光滑,经过光刻、蚀刻等一系列复杂工艺,最终变成推动科技进步的核心芯片。

简单来说,晶圆就像是制造芯片的大饼中的“面粉”,没有了它,再先进的设计也无法转化为实际产品。

荷兰的断供举措,本质上是企图通过切断关键材料的供应,限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进程,迫使中国接受西方国家在半导体领域的技术控制。这一策略不只是在政治层面上施压,更是通过“经济制裁”的方式,试图限制中国科技进步的步伐。

然而,荷兰低估了中国在面对技术封锁时的应变能力。安世中国及时启动了库存管理机制,不仅确保了当前订单的稳定供应,更通过加速寻找替代材料和供应商,逐渐打破荷兰的封锁策略。

这表明,荷兰的“断粮”行动,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奏效。

更值得注意的是,荷兰虽然断供晶圆,却并未对中国的光刻机供应施加压力。光刻机,尤其是ASML公司的高端EUV光刻机,是全球半导体行业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设备。

荷兰的ASML公司几乎垄断了全球光刻机市场的80%份额,是生产3nm以下芯片的唯一设备供应商。

尽管荷兰未实施这一关键性断供,但是否敢于用ASML“王牌”切断对华供应,背后牵涉到的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的深层顾虑:如果过度压制中国,可能会加速中国的光刻技术突破,反而导致他们失去市场份额。

欧盟“反胁迫工具”

除了荷兰的晶圆断供,欧盟的“反胁迫工具”也成为了当前博弈的焦点。

2023年12月,欧盟正式启动这一新政策,旨在对“经济胁迫”行为做出回应,赋予欧盟在认定他国存在经济威胁时,实施关税壁垒、投资限制等反制措施的权力。

表面上看,这是欧盟为了保护自身经济利益而设立的一种“防御机制”,但其实际目标,不言而喻,正是对中国的经济与贸易施压。

然而,这一政策的实施并不如欧盟所设想的那样顺利。

事实上,欧盟内部对于这一政策的支持并不统一。中国与欧盟的经济联系已经非常紧密。

2023年,欧盟对中国的贸易依赖度极高,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例如,欧盟从中国进口的机电产品占比超过40%。而这些产品,不仅仅是工业基础设施的关键部件,也是欧盟新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

当欧盟试图利用“反胁迫工具”对中国施压时,却发现自身的产业依赖使得这一工具的威胁大大削弱。尤其是随着中国在稀土等战略资源领域的主导地位愈发显现,欧盟在技术与资源的博弈中陷入了两难境地。

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的主导地位,尤其是在高端稀土加工和供应链的控制,使得欧洲在依赖中国供应的同时,又不敢过度施压。

欧盟委员会在面对中国的稀土出口管控时,不得不表现出合作与妥协的态度。这种180度的态度转变,凸显了中国在全球资源供应中的战略优势。

全球产业链的未来走向

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与经济制裁,中国的应对策略不仅仅是“反制”或“对抗”,而是在于如何通过多元化供应链建设、加强自主创新以及灵活应变,来稳住自己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中国通过实施稀土管控、加速光刻机技术研发以及推动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化,正在构建起一条更加稳定且不依赖外部供应的产业链。

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中国不仅通过加强国内供应链的自给自足,还积极寻求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摆脱对特定国家的单一依赖。

荷兰虽然试图通过断供晶圆限制中国的半导体进步,但中国却通过“自给自足”和“多元化”的战略,保持了产业链的韧性。

这一点在荷兰断供晶圆后的几个月中得到了充分验证。中国的库存管理和替代方案,使得荷兰的断供措施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同时,中国在稀土控制权上的优势,也让西方国家在使用“反胁迫工具”时多了几分忌惮。中国在全球稀土冶炼、加工、供应等关键环节的主导地位,使得欧盟和美国在面临中国稀土管控时,处于被动状态。

正如欧盟委员会所承认的,稀土供应的“稳定性”对欧洲经济的支撑至关重要,中国的稀土资源控制,依然是欧盟无法忽视的强大筹码。

结语

这场围绕晶圆、稀土和光刻机等关键技术的博弈,不仅仅是中欧之间的经济对抗,更是全球产业链在地缘政治与技术博弈中的重组。

面对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中国不仅依靠资源控制和供应链韧性应对挑战,更通过战略定力稳步推进技术自主化,展示出在复杂国际博弈中的从容与智慧。

未来的全球产业链,将不再是一个零和博弈的场域,而是一个更加多元、平衡和互依的共同体。在这样的全球经济舞台上,只有合作与互信才能推动产业链的长远发展,赢得未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1瓶起定”,定制白酒春风又吹 作者|酒high 子煜 定制白酒的风今年刮得格外大。 今年秋糖,不少酒厂推出低门槛乃至“零门槛”定...
电商博弈2.0,酒企再打渠道保... 作者|酒high 子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双十一”主战场的发令枪尚未正式打响,渠道已经狼烟...
第三次中瑞部级金融会议在瑞士伯... 来源:格隆汇APP 格隆汇11月9日|2025年11月7日,第三次中瑞部级金融会议在瑞士伯尔尼举行。...
原创 混... 前言 近年来,全球产业链的动荡越来越明显,尤其是在半导体、稀土等关键领域,地缘政治的摩擦正在加剧。...
复牌!英唐智控重组预案出炉,拟... 拟购资产消息披露数日后,英唐智控(300131)近期披露了重组预案,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
小红书做支付:节流又开源,但难... 文 | 财经故事荟 互联网的尽头是金融,这一次,轮到小红书上场了——它想拿捏你的兴趣,也想拿捏你的...
城数Lab. | 咖啡“双雄”... 每经记者|程晓玲 每经编辑|刘艳美 130亿美金估值,博裕拿下60%股权,星巴克中国出售案,终于尘...
白酒三季度“断崖降温”,山西汾... 文:向善财经 三季度,是白酒行业集体“拉胯”的一个季度,好在山西汾酒和贵州茅台做到了一桌,一起保住了...
比特币巨震!近14万人爆仓! 来源:证券时报 周末,虚拟货币市场巨震。 其中,比特币一度跌至100000美元下方,随后大幅拉升最高...
牛市下半场 等待AI主线切换 近期大A表现强势,又回到4000附近,强于美港股,但多数人“赚了指数不赚钱”,跑不赢指数或成慢牛常态...
重要数据发布:由降转涨! 国家统计局9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10月份,CPI同比由降转涨,同比上涨0.2%,环比也上涨0.2%...
财政部发布重磅报告!继续实施好... 【大河财立方消息】11月7日,财政部发布《2025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 在财政政策展...
原创 够... 钍矿丰沛 能源永固 钍在以前就是稀土矿里的小跟班,开采稀土时顺手捞点,现在摇身一变成了核燃料界的潜力...
《中国消费者主动健康洞察报告》... 北京青年报记者11月9日了解到,赫力昂在本届进博会发布《中国消费者主动健康洞察报告》。报告显示,当前...
原创 存... 近年来,老百姓的储蓄热情持续高涨,尤其是在2025年第一季度,居民存款新增额竟高达惊人的9.22万亿...
原创 乌... 冬天快到了,乌克兰的能源问题总算有了点眉目, 乌克兰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最近跟波兰的奥伦集团签了个协议...
多个核心片区楼盘进行“商改住”... 如今的长沙楼市,“商改住” 无疑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现象,从芙蓉主城到梅溪湖国际新城,从一线江景盘到地...
徐工集团董事长杨东升带队赴华为... IT之家 11 月 9 日消息,据徐工集团官方微博消息,11 月 5 日,徐工集团、徐工机械董事长、...
一场隐藏在“规则”里的价格战,... 要么接受平台的“价格指导”,要么面临流量乃至销售额的断崖式下跌,独属于商家的定价权受到了平台规则的挑...
外资大举加仓26股!散户却还在... 引子 窗外梧桐叶落,又是一年秋。MSCI指数调整的消息传来,26只中国股票被纳入,外资持续加码A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