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程晓玲 每经编辑|刘艳美
130亿美金估值,博裕拿下60%股权,星巴克中国出售案,终于尘埃落定。这一重磅消息震动业界,被视为星巴克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最重大的战略转向。
数年前,备受关注的“星巴克指数”,一度是衡量城市商业活力、区域竞争力乃至投资价值的指标。但如今,这家全球咖啡巨头在中国市场的处境不太乐观。
这直接体现在国内咖啡品牌门店格局的变化。极海品牌监测数据显示,星巴克、瑞幸、库迪全国门店数量分别为8105家、29794家、15703家。星巴克门店数量接近库迪的一半,不及瑞幸的三分之一。
过去几年间,瑞幸凭借激进的门店扩张与低价策略异军突起,门店数量与年销售额先后反超星巴克,成为星巴克在中国市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
瑞幸的“逆袭”,被外界归功为更低的客单价、更高的扩张速度、以及对本土消费者偏好的精准把握。而这些无不与其区域布局策略深度关联。
星巴克和瑞幸,各自更钟爱在哪些省份和城市开店?
根据极海品牌监测数据,全国星巴克门店数量最多的省份为浙江,共1205家;瑞幸门店最多的则是广东、多达4320家。
再细分到城市尺度,星巴克门店数量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别为上海、北京、杭州,瑞幸则为上海、深圳、广州。
相比高度集中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星巴克,瑞幸在二、三、四线城市已基本实现全面、均衡布局,门店数大幅领先前者——在星巴克全国8105家门店中,一线和新一线城市门店占比高达64%;而瑞幸一线和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城市门店比重分别为44%、39%,基本接近。
这样的地域布局也与两大品牌定位与目标客群大致相符:一个是追求标志性“第三空间”的体验式消费,走高端精致路线;一个则是主打高性价比与效率的“打工人口粮”,有赖于城市背后庞大的市场容量。
此番星巴克与博裕牵手合作,正值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关键节点,双方定下一个极具野心的目标:未来将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规模逐步拓展至20000家。
星巴克咖啡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倪睿安(Brian Niccol)表示:“博裕在本地市场的经验与专长,将有力加速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小城市及新兴区域的拓展。”不少业内人士推断,下沉市场正是星巴克加速规模扩张的希望所在。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