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生态需要更强的“质量信号”
创始人
2025-10-28 21:41:19
0

刘诚

2025年“双11”如期而至,虽少了前些年的喧嚣与高调,却早已悄然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但繁荣之下亦有隐忧。超低价格、直播带货、极速退换货等商业模式,一度被视为创新与效率的象征。但产业越是快速迭代发展,我们越要不断审视电商平台的重要依托——线上产品质量的优与劣。

值得关注的产品质量

在当今的线上市场,“价格战”几乎成为常态。表面上看,消费者似乎正从“价格战”中获益,能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商品,但背后却隐藏着不小的隐忧。

一方面,过度的价格竞争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使得真正注重质量的厂商被迫退出市场。例如,十年前已被淘汰的涤纶纤维袜子,如今又重新成为线上的主流产品,购物软件里随处可见“4.99元十双包邮”的袜子。流量争夺压缩了供应链的利润空间,代工厂商很容易在不断降成本的方向上陷入低质的困境。

此外,直播间里主播卖力推销的29.9元、39.9元的毛衣,包括此前一度成为热销现象的“0元购”……这些极端低价背后绝非品质的保障,而是材料、工艺和信誉的缩水。

“价格战”除了会挤压正规企业的生存空间,还会滋生“三无产品”。所谓“三无产品”,即没有生产日期、没有质量合格证、没有生产厂家的产品。它们来路不明,只因价格便宜被冒险上架销售。

前不久,央视就曝光很多解压类的软泥产品,实际上的成分是有毒化合物硼砂,1克至3克就会使成年人中毒,儿童一旦误食,5克即可致死。但不管是短视频平台还是电商平台,这类“三无产品”销量都很高。

部分平台在流量驱动下选择忽视这些问题,甚至默许其存在并为之引流。这种行为所形成的灰色地带,已成为线上市场难以根治的顽疾。消费者买到这样的商品,既没有质量保证,也缺乏有效的维权途径。

与此同时,投诉率也逐年攀升。大量投诉涉及虚假宣传、货不对板、退换难等问题,这折射出质量问题正演变为社会层面的信任危机。

“价格战”短期内看似对消费者有利,能满足其即时需求,但从长期来看,却侵蚀了行业的根基。商家为了降低成本,被迫以次充好,利润下滑导致研发和创新投入不断减少,行业陷入低水平竞争的泥潭。这不仅与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背道而驰,更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相悖。真正的代价不是眼前几块钱的便宜,而是未来缺乏品质与创新的市场环境。

背后的原因剖析

“价格战”导致产品质量下滑,并非偶然事件,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大环境和行业规律使得消费者逐渐形成一种“不在乎质量”的心态。

一方面,经济环境的变化让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下降,“能用就行”成为许多人的消费选择。另一方面,不少日常用品本身就是低利润行业,消费者对其质量要求不高,厂商也无心在质量上投入过多。久而久之,这种低要求心态蔓延开来,甚至延伸到更多品类,众多厂家或许都会觉得没必要花成本把质量做得更好。

当价格持续被压低,利润越来越薄时,创新的土壤也随之被掏空。竞争与创新本应相辅相成,但在极端低价竞争的环境下,创新不仅得不到激励,反而被扼杀。

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吉翁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创新需要以必要的利润为前提,零利润的市场竞争并非市场最优解。

其次,过度的信息披露和算法驱动,导致了商家的“不思进取”。

电商平台的运行逻辑是“凡有利润之处,皆被公开”,数据透明、算法收紧,让竞争近乎完全。同时,由于品牌保护不足,商家很难通过差异化建立壁垒,一旦某类产品利润稍高,立刻就会被其他商家低价效仿。

结果是市场进入“无增长的稳态”,扩张和再生产都失去了动力,创新投入自然被压缩。价格竞争与信息对称原本是市场经济高效率的体现,但在平台经济的语境下却走向了扭曲。

理论上的价格竞争应促使商家提高质量,以更好的性价比取胜。但现实中,竞争演变为偷工减料,信息披露变为利润消解,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陷入低水平恶性循环。

退一步讲,若一个市场被压缩到没有利润,真的算是最高效率吗?当信息透明到极致,消费者也可能因信息过载而无所适从,甚至失去对创新的期待。

第三,质量信息难以彰显,价格信号却过于强烈,这是传统市场失灵在平台环境下的表现。

商家在平台上的宣传大多趋于同质化,发布的内容高度标准化,消费者很难看清哪个产品真正更好。买一支笔,究竟是哪个工厂生产、质量如何、是否有行业标准背书,这些信息都被淹没。

平台的规则往往鼓励低价,部分产品低价促销本是正常引流手段,但当“低价即流量、不低价就隐形”成为铁律,问题就变得严重。

线上消费评价体系与线下不同,线下更注重行业标准、品牌口碑,而线上更多依赖评论和流量推荐。前者往往包含了质量因素,后者更多受价格和主播影响。结果是哪怕某些高质量产品存在,消费者也未必相信,它们既难以获得流量,又因高价而被冷落。

在这样的机制下,商家推出高质量产品的激励反而更低。就像计件工资比固定工资更具激励性一样,唯有当高质量产品能够被识别、被认可并定价合理,商家才会有动力持续提升。

但在当前平台逻辑中,价格远比质量更能吸引注意力,商家的投入被视为“低能激励”,消费者更愿意相信低价和网红的背书。

最后,部分平台规则甚至主动助长了这种歪风邪气。平台一方面享有规则制定权和监管权,另一方面却利用规则攫取利益,弱化质量信号。

该出清的产品没有出清,该处罚的假冒伪劣没有处罚,甚至让劣质商品与高质量商品同台竞技,只看价格,不看品质。

典型现象就是白牌的崛起。所谓白牌,即没有商标和品牌的产品,比如以产地命名的农产品,或者在短视频平台一夜爆红的网红零食和美妆。

2024年,中国白牌商品市场规模超18万亿元。部分以低价著称的电商正是依靠白牌起家,白牌商品的营收占比过半。直播电商的兴起更让白牌趁势壮大,因为低价、无品牌、无历史包袱的特质,正好契合平台追求流量和主播追求低价供给的需求。

当白牌、低质产品获得了同样的竞争舞台,高质量商品反而没有分辨度。即便有商家努力提质增效,利润也无法维持。

一方面,提质未必换来销量,因为平台不为其加流量;另一方面,就算一时获得利润,也很快被算法发现并要求降价;加上模仿成本低,产品市场秩序混乱,高质量无法带来高销量。

理想状态下,竞争应该推动提质增效,形成良性循环;但如今,企业却很难通过提质增效来扩大份额并增加利润,市场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

多方如何走出怪圈

“价格战”带来的质量下滑与市场失灵,并非没有破解之道。要真正走出低质低价的怪圈,需要平台、商家、监管和消费者多方合力,推动市场回归良性循环。

第一,必须推动新产品和优质产品的供给。

当前线上环境下,高质量商品往往难以可持续发展,因为平台算法更青睐低价商品,导致优质供给无法获得足够的流量。

对此,平台应通过提升供应链效率,让优质产品拥有展示和成长的空间。比如,平台可以在流量分配上给予创新产品和高品质商品一定的扶持,不让它们在起步阶段就被埋没。同时,通过与产业带联动,推动生产环节提质增效,以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来降低成本,从而在不牺牲质量的情况下形成更好的性价比。

第二,抑制无序竞争。

价格竞争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竞争仅停留在低价层面,创新与品质必然被压制。平台在规则制定中应有意识地避免“唯低价论”,推动电商生态反“内卷”。这既需要平台的主动作为,也需要长期的制度投入和调整。

近两年,部分平台已开始尝试调整战略,逐渐从单纯的价格竞争转向“好货、好价、好服务”的综合竞争维度。部分平台取消了商家的年度服务费,返还中小商家部分软件服务费,意在改善消费体验和商家环境。

这些尝试反映出平台对“低质低价”困境的反思,也展示了推动行业走向健康发展的努力。未来,更多平台若能在规则层面积极调整,平衡价格与质量的关系,将会带动新阶段电商生态的形成。

第三,引导平台释放更强的质量信号。

当前的线上消费环境下,价格信号往往掩盖了质量信息,高品质商品难以脱颖而出。监管部门应在产品质量标准、广告规范、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加大执法力度,倒逼平台强化自身责任。

平台拥有流量分配权和信息发布权,本质上具有准公共性,应当主动承担起推动市场良性运转的职责。比如,强化大品牌、老字号、地理标识等质量标签在平台上的可见度,提升产品溯源信息的透明度,让消费者更容易识别高质量产品。同时,平台应建立针对“三无产品”和假冒伪劣的快速清退机制,避免劣质商品与优质商品同台竞争,削弱“劣币驱逐良币”的空间。

监管不仅是打击问题,更要通过制度设计释放正向信号,让平台的流量导向与国家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契合。

从日益攀升的投诉率到平台规则下质量信号的弱化,“价格战”中每一个问题的背后都是市场机制的局部失灵,也是多方主体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

唯有平台、商家、监管、消费者四方形成合力,打破“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才能让线上购物真正回归“提升生活品质”的本质,让数字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持续前行,最终实现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构建一个更健康、更可持续、更值得信赖的线上消费生态。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杭州萧山区推出市北、湘湖2宗优... 好地网10月28日消息(研究员 孙航海)今天,杭州萧山区挂牌2宗宅地,预计11月27日出让。 地块分...
陕西省贸促会组织10家省政府国... 为深入落实全省重点产业链招商工作部署,借助展会平台激活区域经济发展动能,近日陕西省贸促会结合第三届中...
原创 1... 10月28日,伦敦现货黄金价格暴跌3.15%,收于每盎司3981.98美元,这是金价自突破4000美...
海澜之家港股谋局:周立宸的转型... 作者丨牛刀财经 武甄 当海澜之家官宣启动港股发行并计划登陆港股市场,这家以“男人的衣柜”深入人心的...
贾跃亭和FF投资的美股上市公司... 来源:高氏观市 北京时间10月28日,由贾跃亭和其创立的全球共享智能电动出行生态公司Faraday ...
原创 财... 雷达财经出品 文|彭程 编|孟帅 在10月28日最新发布的《2025胡润百富榜》中,身为创新药龙头企...
最高增超5447%!今晚,“喜... 10月28日晚间,A股三季报披露进入密集期,多家公司交出亮眼成绩单。其中,科力远、先达股份等5家公司...
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连清增持嘉... 香港联交所最新资料显示,10月28日,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孙连清增持嘉兴燃气(09908.HK)5万股...
三季度增收近4成扣非利润仅33... 图片系AI生成 10月27日晚,三羊马(001317.SZ)发布三季度报告,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
年内累涨47%,汇丰是否仍具吸... 汇丰控股(00005.HK)公布了2025年第3季业绩,不考虑特殊项目,其季度业绩表现尚可,股价在绩...
星源材质涨0.16%,成交额4... 来源:新浪证券-红岸工作室 10月28日,星源材质涨0.16%,成交额4.90亿元,换手率3.24%...
加仓分众传媒、百胜中国 张坤:... 10月28日,“顶流”基金经理、易方达基金张坤在管的4只基金纷纷披露2025年三季报。截至2025年...
工商银行收购承接锦州银行相关资... 中国网财经10月28日讯 近日,锦州银行官网发布公告称,经批准,工商银行收购承接锦州银行相关资产、负...
机构称红利资产投资价值持续凸显... 截至收盘,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下跌0.2%,中证红利价值指数下跌0.3%,中证红利指数下跌0.5%,恒...
暴跌!金价大跳水! 28日,现货黄金跌破3900美元/盎司,为10月6日以来首次,日内跌幅扩大至2%。截至17时58分,...
大唐发电(00991.HK)选... 大唐发电(00991.HK)发布公告,公司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关于选举公司第十二届董事会董事长的议案...
国际金价面临下行压力 本文转自【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0月28日电 综述|国际金价面临下行压力 新华社记者刘轶芳 经历过...
股票行情快报:确成股份(605... 证券之星消息,截至2025年10月28日收盘,确成股份(605183)报收于20.2元,上涨1.66...
文远、小马把“方向盘”打向港股 文|互联网江湖 刘致呈 近日,小马智行与文远知行赴港上市引起关注。 10月14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
国海证券入选第四届广西直接融资... 近日,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金融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公布第四届广西直接融资十大典型案例评选结果。国海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