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打了三年的战争,终于把俄罗斯的经济问题彻底暴露出来了。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曾经靠着军工生产“吊命”的俄罗斯经济,如今也开始亮起了红灯。而普京,这个曾经意气风发的强人领导人,如今也站到了一个必须做出艰难选择的十字路口。
那到底,俄罗斯到底怎么了?普京又面临着怎样的困局?
战争初期,俄罗斯的军工产业可以说是一匹“黑马”。
在数万亿卢布的国防预算支持下,坦克、装甲车、各种武器装备源源不断地生产,成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但到了2025年,情况开始急转直下。
根据俄罗斯联邦统计局的数据,2025年9月,金属制品的产能竟然同比下降了1.6%。别小看这个数字,这可是自战争爆发以来,第一次出现负增长!
要知道,就在8月份,这项指标还暴涨了21.2%。而前两年,更是分别增长了26.4%和31.6%。这一下子,从高速前进变成了急刹车。
同样的,军工产品也开始“吃不消”了。坦克、步战车这些装备的产量增速也一落千丈。9月份的增长率只有6%,比上个月的61.2%直接“腰斩”还不止。
这就意味着,过去支撑俄罗斯经济的那块“军工大旗”,现在也扛不动了。
军工掉链子,整个工业自然也跟着“熄火”。
工业总产值在9月份只涨了0.3%,而去年这个时候还有5.6%的增速。而制造业更惨——只增长了0.4%,创下了2023年以来的新低。
于是,曾经撑起GDP三成的工业部门,如今几乎停滞。
唯一还有点表现的,是能源行业。
靠着油价小幅反弹,9月能源部门同比增长了1.2%,是过去半年里难得的正增长。但这点“温度”,恐怕也暖不了多久。
美国已经对俄罗斯两家最大的石油公司下手了,印度也打算减少对俄罗斯石油的依赖。能源“这口锅”,也快保不住了。
再看财政——更是一地鸡毛。
2025年,俄罗斯的财政预算压力巨大。
一方面,原材料出口收入下滑了整整21个百分点;另一方面,财政赤字居然是原计划的五倍!
为了稳住局势,俄罗斯财政部不得不宣布,从第四季度开始要大幅削减支出,全面推行紧缩政策。说白了,就是“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
而这种收缩,直接影响到了军工订单。
战时经济本来就靠政府订单在“输血”,现在政府一收手,军工企业顿时“断粮”,工业生产自然也就跟着熄火了。
其实,俄罗斯的经济早就悄悄进入了“技术性衰退”。
早在第二季度,消费和企业投资就已经开始下降。而零售业的增长率更是从去年的7.2%跌到了今年4月的2.4%。如果算上通胀,实际零售业已经缩水超过7%。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普通老百姓的钱包也开始瘪了。
而过去那种4%以上的经济增长,看起来很亮眼,其实是靠军工扩张、政府撒钱、财政硬撑出来的。现在这些“外挂”都没了,经济也就原形毕露。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7月份就已经把俄罗斯2025年的增长预期砍到了0.9%。而俄罗斯政府自己,也不得不把原定2.5%的目标,下调到了1.5%。
这说明,连官方都承认经济真的不行了。
9月23日,特朗普又发话了。
他在社交平台上说:战争打了三年半,连个结果都没有。如果俄罗斯真是军事强国,这场战争早就结束了。他甚至用了“纸老虎”来形容俄罗斯。
虽然特朗普一向语出惊人,但这次他的说法,却得到了IMF和俄罗斯官方数据的“背书”。
这不仅让俄罗斯高层难以反驳,也让外界开始重新评估:这场战争,到底还打得下去吗?
其实,俄罗斯自己早就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今年的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经济发展部部长列舍特尼科夫就坦言:国家经济正濒临衰退。
俄罗斯央行行长纳比乌琳娜也公开表示:过去两年支撑经济增长的资源,已经被用光了。可问题是,大家都知道根源在哪儿——战争。
但谁也不敢真正把这个“解药”说出口。如今摆在普京面前的,是一个越来越清晰的选择题:继续打下去,经济可能彻底崩盘;停下来,政治代价可能巨大。
这场战争,打到今天,已经不是胜负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未来的方向问题。普京会怎么选?没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时间不多了。
曾经的俄罗斯,靠着军工和能源撑起了表面的繁荣。但战争打到第三年,真相已经藏不住了。经济“地基”松动、财政“水管”爆裂,连军工这个“顶梁柱”都开始塌了。
面对这种局面,是继续硬撑,还是果断止损?普京的选择,可能将决定俄罗斯未来十年的命运。而我们,也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