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周融资概述
本周上海共发生16起融资,张江有2起,临港有1起。
2. 融资企业动态
(1)近日,钧合原子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先进核能系统联合实验室共建协议;
(2)10月24日,戴西软件联合信通院共建国家算力互联网服务平台。
3. 热点行业聚焦
(1)10月20日,普冉股份投资100万美元设立香港全资子公司;
(2)10月23日,果纳半导体收购芯导精密;
(3)10月24日,沐曦股份过会。
01
融资综述
加冕研究院据张通社Link数据库统计,本周(10.20 – 10.26),上海企业共发生16起融资事件,其中有11起披露了融资金额,合计金额约11.88亿元。本期与上期(16起)融资事件数相同。
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本周上海共有7区发生融资事件。闵行区融资事件数量最多,有6起,浦东新区以1起之差仅次于闵行区,有5起。松江区发生1起先进制造领域的大额融资事件,涉及融资金额5亿元。
从融资轮次来看,本周上海融资A轮最多,有5起;其次是天使轮和战略融资,各有3起。本周B轮融资涉及1起5亿元大额融资,战略融资涉及融资金额总和达3.755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本周上海融资共涉及8个行业,集成电路融资事件最多,有4起,其次是医疗健康,有3起。其余行业集中发生在1起或2起。
02
热门融资速览
超群检测完成5亿元战略投资
10月24日, 超群检测完成5亿元战略投资,本轮融资由国寿股权领投,天兴资本、深创投、清源投资、约印医疗基金、道禾投资、北京京西瑞瓴股权投资基金和北京先进制造智能装备产投基金联合投资。
加冕观点:
超群检测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X光核心部件研发制造商。成立初期,超群检测以安检领域为突破口。2001年“9·11”事件后,全球安检市场需求急剧扩大,国际供应链极度紧张。超群检测凭借快速响应能力和制造实力,在短时间内成为全球安检领域主要的X射线核心部件供应商,产品广泛应用于国际安检设备厂商。公司凭借在高端X射线核心部件领域的持续创新与产业贡献,被授予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称号。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高端X射线管源技术研发、产能扩张及产业链配套建设,进一步巩固超群检测在国产X射线核心部件领域的领先地位。
聚时科技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
10月20日, 聚时科技完成数亿元战略融资,本轮融资由上海科创集团、松江国投和绍兴越城区集成电路产业基金联合投资。
加冕观点:
聚时科技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半导体缺陷检测设备产品提供商。公司定位于用尖端AI技术赋能集成电路制造,聚焦于半导体缺陷检测设备产品研发。产品包括AI驱动的半导体缺陷检测量测设备、AI良率分析与管理系统等。聚时科技建立了端对端能力的产品体系,制程领域覆盖前道Fab、先进封装、硅片制造与后道等,交付众多半导体标杆客户与世界500强客户。公司基于AI大模型与底层矩阵算法能力,聚芯5000实现了AI智能化分析、一站式IC制造良率管理。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速公司产品技术迭代,扩充半导体设备制造产线、扩大设备制造产能,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达卯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
10月20日, 达卯科技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溥泉资本独家投资。
加冕观点:
达卯科技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能源数字化与电力服务商。公司依托全栈自研的能源大模型,构建了自适应能量操作系统,打造算电一体化协同平台等创新产品,为智算中心、通算中心与超算中心等高能耗算力基础设施提供整体能源优化解决方案,助力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其独创的算电协同平台,以自研能源大模型为核心,融合精准预测、动态决策和实时调度于一体,实现算力与电力的精准协同,有效发挥我国能源结构优势,降低AI产业运营成本,促进清洁能源消纳,增加大国核心科技竞争力。本轮融资用于能源大模型、算电协同平台及相关智能体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及商业化推广。
惠和生物完成6800万战略投资
10月24日, 惠和生物完成6800万战略投资,本轮融资由透景生命独家投资。
加冕观点:
惠和生物位于张江,是一家新型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开发商。公司拥有多特异性抗体药物设计平台。依托平台自有技术,已搭建针对T细胞激活的TriTE平台、NK细胞激活的CCNK平台和巨噬细胞激活的CCMφ平台的三大新药平台,可应用多种类型的肿瘤和自身免疫病适应症领域。公司通过流式荧光等核心技术平台,成功推出自身抗体谱、抗环瓜氨酸多肽抗体、血管炎抗体谱、抗磷脂抗体谱、自身免疫性肝病抗体谱、自身免疫性肾病抗体谱、肌炎抗体谱等多种常见自免疾病的辅助诊断产品。本轮融资将促进公司自身免疫检测的临床应用,有助于公司在自免疾病领域构建差异化竞争优势。
03
热点行业聚焦
本周共发生4起集成电路行业的相关融资,涉及1起半导体设备,3起半导体产品。
10月21日,沐曦股份推出了首款全面实现国产化的通用GPU——曦云C600,10月24日,公司IPO申请成功通过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委会议审议。
当前,上海正全面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加速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三大先导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上海市持续优化的产业政策环境。浦东新区在今年2月和7月先后发布了2025年度促进集成电路和新一代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的第一批及第二批申报通知,为IP购买、首轮流片、多项目晶圆(MPW)等项目提供资金扶持,并对获得市级资金支持的项目给予配套奖励,以增强产业链协同效应。
在金融支持方面,今年8月,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了《2025年度基础研究计划“集成电路”(第二批)项目申报指南》,重点支持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工艺、材料等前沿基础研究,单个项目最高资助额度达100万元。
面向未来,上海市政府办公厅于10月印发了《关于加快推动前沿技术创新与未来产业培育的若干措施》,明确提出到2027年,力争实现一批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突破,系统布局建设若干未来产业集聚区,并培育约20家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到2030年,进一步壮大未来产业规模,推动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使上海成为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未来产业引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