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特曼和马斯克的“对战”从 AI 领域燃烧到脑机接口领域。当地时间 10 月 25 日,Verge 报道称 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Sam Altman)参与联合创办的美国脑机接口公司 Merge Labs(下称“Merge 公司”)聘请到曾在 Nature 和 Science 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的生物分子大牛——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米哈伊尔·夏皮罗(Mikhail Shapiro)教授。
(来源:https://chenected.aiche.org/2019/03/mikhail-shapiro-on-e
马斯克曾对奥特曼脑机接口初创公开表达不屑
Merge 公司并非首次被大众知晓,2025 年 8 月就有媒体对比报道了 Merge 公司和马斯克名下的脑机接口公司 Neuralink。当时,马斯克曾在 X 上针对 Merge Labs 的新闻回应了一个翻白眼的表情。
(来源:https://x.com/elonmusk/status/1955359078512988231)
未来几周之内,Merge 公司可能会就此次招募夏皮罗等新动态进行官宣,预计奥特曼将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但是不会参与日常运营。目前尚不清楚夏皮罗入职该公司的正式头衔。Verge 报道指出有消息人士透露,夏皮罗将是 Merge 公司创始团队的一员,并在和投资者的洽谈中被定为关键领导者。眼下,相关的投资洽谈仍在进行中。据《金融时报》早前报道,预计 Merge 公司将得到由 OpenAI 领投的 2.5 亿美元的融资,这将使这家公司的估值得到 8.5 亿美元。
如果这一消息坐实,那么意味着 Merge 公司计划利用声波来读取用户大脑,同时表明其与 Neuralink 不同的是,Merge 将采用“基因治疗+超声”的无创型脑机接口方法。也就是说,夏皮罗的加入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奥特曼为 Merge 公司设定的技术方向。奥特曼最近也公开表示,他不喜欢 Neuralink 的侵入性方法。他曾在一次媒体晚宴上表示,自己绝对不会往大脑里植入像 Neuralink 那样会杀死神经元的东西。
事实上,除了执掌 OpenAI 之外,奥特曼在多个科技领域都有着自己的野望。多年前,他就曾表达对于脑机接口的期待。2017 年,他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表示:“硅谷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讨论人类和机器将在哪一年融合(或者如果没有融合,人类将在哪一年被高速改进的 AI 或基因增强物种超越)。大多数猜测似乎集中在 2025 年至 2075 年之间”。他还在当时这篇博客中预言:“基因增强终将出现,脑机接口终将出现...... 我们将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设计自己后代的物种。我的猜测是,我们要么成为数字智能的生物引导程序,然后逐渐淡出进化树的分支,要么可以弄清楚成功的融合是什么。”
(来源:https://blog.samaltman.com/the-merge)
亚历克斯·布兰尼亚(Alex Blania)是 Merge 公司的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其硕士毕业于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布兰尼亚和奥特曼的结识颇为巧合。在被美国创业孵化器及投资机构 Y Combinator 拒绝之后,一位投资人注意到了布兰尼亚的 Instagram 帖子,布兰尼亚由此结识了这位投资人,进而结识了奥特曼。随后,布兰尼亚和奥特曼联合创办了 Merge 公司。布兰尼亚告诉媒体,Merge 公司旨在通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来推动人脑发展。他提到,马斯克名下的 Neuralink 所采用的方法是侵入式方法,这种方法所破坏的神经元多于所保存的神经元。
被奥特曼选中或因曾在 Nature 和 Science 发表开创性成果
前面提到,夏皮罗曾在顶刊发表多篇论文,也是该领域的重要学者。他曾提出一种新型脑机接口方法,并称其在侵入性上远远小于 Neuralink 的方法。
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工作期间,夏皮罗聚焦于神经成像和控制的非侵入性技术,且尤其侧重于利用超声波与人类大脑进行交互,从而无需像 Neuralink 那样需要进行开颅手术。此外,夏皮罗也在基因治疗研究上有所成就,他曾使用超声波成功检测到细胞。这一成果也印证了彭博社早前对于 Merge 公司的报道,即 Merge 公司正考虑在其首款产品中使用这种方法。
在最近一次演讲中,夏皮罗谈到如何利用声波和磁场来创建脑机接口。他说,与其将电极插入脑组织,不如将基因引入细胞来改造脑组织,从而使其能够针对超声波做出反应。他表示,自己已经将“开发与大脑神经元及身体其他部位细胞交互的、侵入性更小的方法”作为自己的使命。
更早之前,夏皮罗曾先后在 Nature 和 Science 发表过关于基因和无创成像的论文,正是这些论文奠定了他的业内位置。
2018 年,在一篇 Nature 论文中,夏皮罗等人介绍了一种声学报告基因,其表示这是一种遗传构建体,能够允许使用超声波在体内进行可视化细菌的基因表达。
超声波是一种已经得到广泛使用的经济实惠型技术,它既能穿透深层组织,也拥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这一成果中的构建体基于气体囊泡打造而来,后者是一种充气型蛋白质纳米结构,能在水生光和生物中得到表达,可以作为调节浮力的手段。
基于编码气体囊泡的工程基因簇的异源表达允许大肠杆菌和鼠伤寒沙门氏菌在低于 0.01% 的体积密度之下,以不小于 100μm 的分辨率进行非侵入性成像。
在这一成果中,夏皮罗等人在胃肠道和肿瘤定位的概念验证模型中展示了工程细胞的体内成像,并开发了声学上不同的报告基因,从而可以针对细胞群进行多重成像,进而为微生物细胞提供了一种在哺乳动物宿主内部深处进行可视化的方法,能够促进哺乳动物微生物组的研究,也能促进细胞药物的开发。
(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021)
2019 年,夏皮罗和团队曾在 Science 发表了一篇论文。在当时,遗传编码的分子报告基因无法将超声造影与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基因表达联系起来。为了突破这一限制,夏皮罗等人引入了哺乳动物声学报告基因,从源自细菌的基因簇入手,设计了一个真核生物遗传程序,将其引入哺乳动物细胞,这时即可表达细胞内充满气体的蛋白质纳米结构,从而能够产生超声造影。这让哺乳动物声学报告基因能在低于 0.5% 的体积密度之下针对细胞进行可视化,并能实现活体动物基因表达的高分辨率成像。
图 | 相关 Science 论文(来源: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
脑机接口技术的侵入式与非侵入式“之争”
由此可见,夏皮罗主要研究的是非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而脑机接口技术,通常分为非侵入式、半侵入式和侵入式这三种。
对于非侵入式,优脑银河创始人魏可成告诉 DeepTech,该方法是在头部戴上电极,通过头皮来采集信号,无需做任何手术。
对于半侵入式,也需要破开大脑,但不会破得特别深,破完后把电极植入进去,所以其信号可靠性比非侵入式更佳,但同样存在空间分辩率差的问题。
对于侵入式,强脑科技负责人告诉 DeepTech,马斯克所做的是侵入式技术,这种需要在大脑上打洞,洞的深度一般为几公分、直径为两三厘米,洞内植入带有上千个电极的芯片后,就能查询上千个信号,由于电极密度极大,因此是工程上“非常了不起的工作”。但是人脑神经元的数目呈百亿级,采集 1,000 个点的信号,从空间分辨率来说,仍是九牛一毛。
整体来看,侵入式技术的风险较大。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伍冬睿教授告诉 DeepTech:“植入式电极会引发胶质细胞结痂现象,进而导致电极信号质量严重下降甚至丧失,所以不是一劳永逸的,因此可能需要不断重新植入。因此消除或减小电极的排异反应,是侵入式脑机接口系统大规模应用必须考虑的问题。
那么,奥特曼所倡导的非侵入式技术和马斯克所采用的侵入式技术,到底谁更能落地、谁更受欢迎?这不仅关乎商业成败,也也可能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与 AI 共生的形态。
参考资料:
1.https://mp.weixin.qq.com/s/Mmd6AS5Pk3dL69pj7wWSCw
https://blog.samaltman.com/the-merge
https://www.theverge.com/column/806666/sam-altman-merge-labs-brain-computer-interface-startup-hire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W7ZMoJIAAAAJ&hl=en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25021
https://www.science.org/doi/full/10.1126/science.aax4804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alexeheath_altman-taps-leading-researcher-for-bci-startup-activity-7387641247265484800-ZRbq/
https://www.aol.com/openai-eyes-brain-implant-startup-095433905.html
运营/排版:何晨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