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对俄罗斯实施制裁后,印度作为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面临着极大的压力。知情人士透露,印度可能会减少甚至完全停止购买俄罗斯原油,已签署的长期协议也可能被取消。最终,俄印之间的石油交易量或将接近零。
这场变化与2025年10月22日美国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巨头——卢克石油和俄罗斯石油公司实施制裁密切相关。美国指控这两家公司为俄罗斯的战争提供资金,这一制裁直接打击了俄罗斯的经济基础,因为这两家公司的原油出口占俄罗斯海运原油总量的一半。消息传出后,全球能源市场立即紧张,印度作为俄罗斯原油的主要买家,首当其冲。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猛增,达到每日170万桶,占印度总进口量的三分之一。这种低价原油让印度得到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仅2023年就节省了约170亿美元。但随着美国的制裁生效,印度的炼油企业面临着重新审视这一交易的压力。
信实工业是印度最大的私人炼油公司,每天需要处理超过40万桶俄罗斯原油。然而,在美国施压下,这家公司不得不考虑逐步减少甚至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更令印度感到困扰的是,美国威胁可能对“协助俄罗斯绕过制裁”的第三国实施次级制裁。印度每年对美国的出口超过800亿美元,若因此受到额外关税,将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面对这种局势,印度外交部没有明确表态,称能源政策“完全以消费者利益为主”,既不承认也不否认将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实际上,印度政府似乎已经在为最终妥协铺路,必须在能源安全和经济利益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然而,在能源方面向美国做出让步的同时,印度在防务领域却做出了不同的选择——准备追加约11亿美元的S-400防空导弹订单。这已经是印度第二次向俄罗斯购买S-400系统。早在2018年,印度就与俄罗斯签署了采购五个S-400防空系统的协议,总价超过50亿美元。
虽然美国多次警告,印度此举可能触发《以制裁反击美国敌人法案》(CAATSA),但印度依然坚持推进这个计划。此次追加订单的时机尤其微妙,恰逢美国对俄罗斯制裁生效的敏感时期。表面上看,印度是在加强自身防御能力,但背后则包含了更深的政治考量。
首先,印度此举是为了安抚俄罗斯。印度清楚,如果突然停止进口俄罗斯原油,将严重损害与俄罗斯的关系。俄罗斯副总理诺瓦克曾警告,印度若停止购买俄油,俄罗斯将不得不调整其供应链,这对双方都是损失。因此,通过军购来弥补能源合作的缺口,成了印度维持与俄罗斯战略关系的无奈之举。
其次,印度此举也是向美国传递信号,表示尽管在俄油问题上向美国做出了让步,但在国家安全领域,印度依然保持自主权。尤其是S-400防空系统,一直是美印关系的敏感话题。印度坚持购入S-400系统,似乎是在试探美国的底线:是否容忍这一行为,若能容忍,印度或许能争取更多的自主决策权。
然而,印度在俄油和S-400两个敏感领域的双重操作也暴露了其尴尬的处境。更讽刺的是,印度此轮追加的军购金额,仅为其从俄罗斯油品折扣中节省的一小部分,显得有些微不足道。
印度的这一系列操作,也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若印度真的停止从俄罗斯进口原油,俄罗斯必然需要寻找新的买家,而中东产油国可能会趁机抢占印度的市场。2023年,印度从中东的原油进口量已下降了28%,但随着俄罗斯原油的退出,这一趋势可能会反转。
此外,这一变化可能影响美印防务合作。美国一直试图推动印度加入“印太战略”,并减少印度对俄罗斯武器的依赖。然而,印度在S-400问题上的坚持,给美国的计划造成了障碍。如果美国对印度实施制裁,两国在防务领域的合作可能会停滞。
对于俄罗斯而言,失去印度这个重要的原油买家,意味着经济上的巨大损失。2023年,俄印之间的贸易额达到660亿美元,其中石油占比超过70%。如果石油交易完全中止,俄印贸易额可能会骤降至200亿美元以下,这对俄罗斯的“向东看”战略无疑是一次沉重打击。
印度政府也清楚,这些决策不仅关乎外交和经济,还涉及国内政治。莫迪一直以“强硬领导人”自居,强调印度的“战略自主”。如果在俄油问题上过于软弱,可能会遭到反对党批评为“亲美卖国”。因此,通过追加S-400订单,莫迪试图向国内展示,印度在关键领域依然有话语权。
然而,这一“面子工程”背后是巨大的经济代价。失去俄罗斯的原油折扣,印度将面临数十亿美元的额外能源开支。而且,印度的炼油厂已习惯了俄罗斯原油的特性,若改换其他来源,可能需要大规模投资改造设备,这对能源安全和经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此外,印度的军购计划也面临实际困难。S-400系统的交付已经多次延期,原定2025年交付的第五个系统可能推迟到2027年,而美国的制裁可能让俄罗斯无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进一步影响印度对S-400系统的使用和维护。
综上所述,印度在美俄之间的“钢丝舞蹈”不仅考验其外交手腕,也将对全球能源格局和防务合作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