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块钱做个包、十几块钱做一套内衣,价格比买成品便宜一半。”
最近,一股“自给自足”的穿衣风潮,正在年轻人中流行。在杭州、宁波、厦门等地,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传统布料市场,亲手挑选布料、找师傅量身定制衣物或者自己动手剪裁,成本只需网购成衣的一半左右。
“用布料做衣服,价格是网上的一半。”不得不说,这届年轻人把省钱玩出了“高级感”。
这场“淘布制衣”风潮的背后,本质上其实是一场消费觉醒。过去,不少人讲究潮流与品牌,认为高价即品质;如今,消费者更追求性价比。精打细算,成了年轻人追逐的新潮流。当年轻人不再为品牌噱头买单,转向为实用价值付费,他们开始重新定义“价值”。
当然,“淘布自制”风潮的兴起,价格只是引子,对自我的个性化表达与由此获得成就感才是核心吸引力。“能塞下IPad的口袋、连衣裙搭配更显身材的腰带、剪裁更加精细的成衣”,年轻人在制作成衣时往往会特别叠加一些别出心裁的巧思,让穿搭真正适配自我,成为自己衣柜的“主理人”。
在小红书、B站等平台,“淘布好快乐”“淘布教程”“面料改造”等相关话题浏览人次已超百万。诸如“淘布入门”“裁缝避坑指南”“百元解锁高定”等帖子,手把手地教人如何辨别布料、沟通版型、控制预算,用最少的钱打造出最独特的衣橱,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打卡尝试。
“淘布制衣”的风在社交媒体平台迅速蔓延。这种现象也反映了年轻人深层价值变化:曾经,拥有什么定义了年轻人的社会身份;现在,能创造什么正成为新的社交密码。消费能力不再是最重要的身份象征,创造能力才是。
今年电商平台“双十一”已经开跑多日,有数据显示,消费行为正朝着更理性、更注重品质和个性化的方向演变。从线上直播间的“抢券大战”到线下布料摊前的“设计构思”,这届年轻人用针线缝出了更实在的生活答案。一针一线间,“编织”的是属于年轻群体的新消费哲学——不为品牌溢价买单,只为性价比和个性化表达付费。
(本文部分内容综合财联社)
终审:孙 宇 王 川
责编:王欣怡
编辑:余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