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塞俄比亚央行行长特卡里恩上周证实,埃塞俄比亚已启动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多家中国银行的谈判,将其53.8亿美元贷款中的部分互换为人民币。
本月早些时候,肯尼亚也采取了类似举措,将35亿美元的贷款兑换成人民币,以节省利息支出,预计这一举措每年将节省2.15亿美元的偿债成本。
而对埃塞俄比亚来说,此次货币互换可能将利率从7.25%降至3%,为这个东非国家提供重要的财政生命线。
尽管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人口第二大国,但其工业基础薄弱,在疫情的冲击下,该国出口收入锐减,外汇储备下降。与此同时,北部提格雷州长达两年的内战造成了巨大的粮食短缺,让埃塞俄比亚陷入了财政困境。2023年12月,埃塞俄比亚因未能按时支付其10亿美元国际债券利息而发生主权债务违约。
近年来,埃塞俄比亚一直在与债权人进行谈判,以重组约150亿美元的债务积压。今年9月,埃塞俄比亚提出了将债务转换为人民币的需求,以此来减轻该国的债务负担。
鉴于埃塞俄比亚和中国之间不断增长的贸易和投资,货币互换“确实有意义”。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中国是埃塞俄比亚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总额达35.5亿美元,同比增长17.5%。因此,这一举措不仅是“账簿上的缓解”,也将有助于该国对冲美元短缺和外汇冲击,并可能促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在G20共同框架下提供更广泛的援助。
对中国而言,货币互换如同“人民币火箭燃料”,既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又能加强“一带一路”合作,并进一步稳定与非洲国家的贸易合作。
不过业内人士表示,货币互换可能不会很快实现。由于中国进出口银行正处于敲定其与埃塞俄比亚共同框架债务处理谅解备忘录的阶段,而货币互换可能会使埃塞俄比亚与债券持有人的协议更加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