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已经显现出了不安定的心态,因为美国总统已经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信息,威胁要对中国再次实施关税战,美国总统宣称要额外加征中国商品100%的关税,从而应对中国对于稀土出口的管制。
实际上中国不是仅仅针对美国进行稀土管制,而是对于全球进行稀土管制,由于稀土是属于两用物资,并且具备战略价值,为此中国开始加强对于稀土的出口管制。
在中国宣布新的决定之后,美国的反应最为剧烈,因为显然美国已经被中国卡住了脖子,虽然美国有稀土开采的能力,但是并不具备精炼的供应链,为此开采的稀土需要卖给中国。
从美国后续的动作来看,美国似乎还是不死心,虽然美国总统已经认定关税战不是长久之计,但是美国海军的举措却相当的微妙,为此已经颇有还是不死心的节奏。根据外媒报道,美国海军CVN68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打击群编队,已经在17日再次闯入南海,开始了新的一轮战斗部署任务。
中国稀土管制不是针对谁,全球都得按规矩来
最近美国政坛闹得挺凶,总统先是在社交媒体上放话,说要给中国商品额外加征100%关税,理由是中国搞稀土出口管制“卡了美国脖子”。
但这话其实有点不讲理,中国的稀土管制根本不是专门针对美国,而是对全球都一样的规矩——毕竟稀土这东西太特殊了,既能用来造手机、新能源汽车,又是生产导弹、隐身战机的关键材料,这种“军民两用”的战略物资,肯定不能像普通东西那样随便卖。
早在2024年,中国就出台了稀土管理的相关规矩,到了2025年4月,又明确对七类中重稀土和一些磁铁实施出口许可,不管哪个国家想买,都得先申请、等获批才行。
这政策一出来,全球都有反应,比如欧洲的汽车供应商协会就说,几百份申请只批了四分之一,不少零部件工厂都停了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还急着警告,再这样下去生产线都要断了。
但中国的态度一直很明确,不是要断供,只要是合规的需求,该满足的都会满足,甚至还给欧洲企业开了“快捷通道”——说到底,管制是为了国家安全,也是履行国际义务,完全符合国际上的惯例。
可美国的反应偏偏最激烈,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产业链太“瘸腿”。
表面看美国不缺稀土矿,加州的芒廷帕斯矿一年能产3.2万吨稀土氧化物,够自己国内70%的轻稀土需求,但要命的是没能力精炼——挖出来的矿石还得运到中国加工,尤其是重稀土,美国对中国的依赖度直接是100%。
更别说下游的永磁体了,美国一年要1.6万吨钕铁硼毛坯,本土只能产5000吨,剩下的都得靠进口,而且这些进口的东西,大多都离不开中国精炼的产品。
就因为这“能挖不能炼”的毛病,中国一收紧出口闸门,美国的高科技和国防工业就慌了——每架F-35战机都要几百公斤稀土,美军九成以上的武器系统都离不了这东西,能不着急吗?
嘴上喊着打关税战,实际自己都知道不管用
美国嘴上喊着要加税,可心里比谁都清楚这招没效果。总统刚放完加征100%关税的狠话没几天,转脸就在采访里承认“关税战撑不长久”,还说要在两周内和中国领导人见面。这变脸速度也太快了,背后全是美国经济的现实压力在逼着。
其实高关税早就开始坑美国自己人了,进口商品价格涨得离谱,汽车、电子产品的成本一个劲往上飙,企业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制造业的PMI连续五个月都在荣枯线以下,连农民都因为大豆卖不出去怨声载道,之前承诺的补贴也迟迟没发下来。
最着急的还是美国企业,英伟达的创始人黄仁勋直接说,美国的管制让他们“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市场份额从95%掉到了0,还痛批这是“想都不敢想的错误”。
特斯拉、高通这些大公司也跟着呼吁调整政策——毕竟中国不只是制造基地,还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真要是彻底脱钩,受损的还是美国企业自己。
就连美国财长都扛不住了,主动找中方视频通话,想求着延长关税休战,条件是中国暂缓稀土管制。
可美国又不甘心就这么服软,毕竟被“卡脖子”的滋味不好受。过去15年里,美国不是没试过建自己的稀土产业链,2010年就出台过“稀土复兴法案”,结果到2025年,还是有80%以上的精炼稀土要靠中国。
现在虽然有几个新项目在推进,比如美洲稀土的豪莱克溪矿、美国稀土的Round Top项目,但要么还在做前期研究,要么没形成实际产能,就算推进最快的计划,也要到2026年才能有磁体工厂投产,想实现50%-60%的自给率,得等到2028年,要完全摆脱重稀土依赖,更是遥遥无期。
这种短期内补不上的短板,让美国既想靠关税施压,又怕真打起来自己先扛不住,只能在“硬气”和“求和”之间来回晃。
尼米兹号闯南海不是巧合,美国这算盘没打好
就在美国政坛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美国海军的动作透着股不对劲,像是想给稀土博弈添点筹码。
根据外媒报道,10月17号,美国海军的CVN68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从马六甲海峡开进了南海,编队里还跟着“韦恩·E·迈耶”号、“格里德利”号好几艘驱逐舰,一来就搞起了新的军事行动。
要知道这艘航母上半年还因为中东冲突离开南海,现在刚从阿拉伯海撤出来就直奔东亚,选的时间刚好是中美稀土博弈最紧张的时候,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里面有门道。
美国海军这招其实是老办法了,嘴上谈不拢就想靠秀肌肉施压。
尼米兹号带着完整的舰载机部队,F/A-18战斗机挂着反舰导弹随时能起飞,E-2C预警机不停升空搜集情报,还动不动搞“守礁掩护”“反舰攻击”之类的演习——说白了就是想通过军事威慑逼中国在稀土出口上松口。
他们心里的小算盘打得精:自己的稀土产业链补不上,关税战又撑不下去,那就用南海的军事存在制造紧张,觉得把航母往这一摆,就能攥住地区安全的主动权,反过来制约中国的资源牌。
但这招其实根本没打到点子上。稀土管制是中国基于主权和安全的合法政策,不是靠航母威慑就能改变的——美国自己也清楚,就算把所有舰队都开到南海,德州的磁体工厂还是建不起来,印第安纳州的精炼厂产能利用率照样不到30%。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尼米兹号闯南海的同时,中美经贸团队还在伦敦谈得挺顺利,已经就落实元首共识的框架达成了补充约定,中国答应加快稀土出口,美国也相应取消限制措施。
这就形成了挺反差的画面:军方在前线秀肌肉,经贸部门在后方找台阶,说到底还是美国“不死心”又没辙的表现——既想维持强硬的姿态,又舍不得真放弃合作的好处。
其实美国的纠结早有苗头,从15年前喊着要摆脱稀土依赖,到现在还得买中国的精炼产品过日子,这场博弈早就说明,产业链的短板不是靠威胁和军事动作就能补上的。
中国的稀土牌从来不是“武器”,而是维护自身利益的正当手段,就像商务部说的,只要遵守规则,正常需求都能满足。
可美国偏要把经贸问题搞成政治化、安全化,一边求着谈判一边派航母施压,这种矛盾的操作,只会让自己在稀土博弈里更被动。
毕竟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没人能靠“耍横”解决产业链的深层问题,真要是不想被“卡脖子”,不如踏踏实实把自己的精炼技术搞上去,而不是寄希望于航母的威慑力。
信息来源:
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中国刚出手,美国就慌了?100%关税暴露美方软肋
华夏经纬网——美军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进入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