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首届绿色产业与可持续消费博览会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于10月16日-18日在上海市黄浦区世博园区召开。
2025可持续全球领导者大会由世界绿色设计组织(WGDO)与新浪集团联合主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IFRS Foundation)北京办公室协办,新浪财经与世界绿色设计组织北京代表处承办,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政府支持。
申能集团作为大会全球合作伙伴,在“申能集团专场分论坛”上,围绕“全球变革中的上海行动与多元协同”这一核心议题,热议“打造可持续发展的东方样板”、“解码上海产业升级的可持续动力”、“探索上海五大中心的增长新范式”等话题。
上海财经大学副校长刘莉亚出席并发表主题演讲。
刘莉亚指出了一个关键矛盾:传统银行体系追求确定收益、注重抵押和短期现金流的风险评估逻辑,与科技创新企业固有的高度不确定性、轻资产属性和长周期特征之间,存在深刻的“结构性错配”。这一判断揭示了当前我国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面临的深层挑战。
刘莉亚援引数据表明,仅2025年第二季度金融机构银行为主支持科创信贷达到了3.46万亿,即便是科创债也达到了1.38万亿,换句话说,金融支持科创其实最主要的是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支持科创。然而,这种依赖间接融资的格局与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存在结构化的不匹配。
“银行要求收益确定,要求抵押,短期现金流等等”,刘莉亚分析道,“科创企业本身创新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也有长周期等等”,二者之间存在结构化的不匹配。她引用的一项2025年最新研究显示,商业银行科技支行的设立对成熟科创企业效果显著,却能对初创企业产生负面效应。
这种结构性矛盾在科创债市场同样明显。与美、欧、日市场由追求长期高收益的基金和保险公司为主要投资者不同,国内科创债的投资主体以风险偏好较低的商业银行及理财子公司为主,导致债券期限普遍偏短,且缺乏高收益品种,难以匹配科创企业的长期、高风险融资需求。
针对这一系统性错配,刘莉亚建议从底层设计一种科创金融机制,让创新者与投资者是共赢的,激发风险共担的意愿,推动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相融开放。CVC等方式推动主业与创新投资结合比较好,同时建议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