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计划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俗称“熊猫债”,是近期金融和地缘政治领域的一个重要动向。
从公开资料看,这次发债主体既有是俄罗斯财政部,也有俄天然气工业公司、俄国家原子能公司、欧亚开发银行等大型国企和机构,主权债券和大型企业债同期推进,显示了俄罗斯迫切的融资需求。中证鹏元、大公国际等中国评级机构给予了上述俄机构AAA级最高信用评级,意味着俄企发行熊猫债已无障碍。
为什么俄罗斯选择此时发行债券?答案只有一个,俄罗斯没钱了,真的没钱了。前些天俄罗斯杜马的高级财政官员就说:我们政府真的没钱了,俄罗斯可能会再次解体。上次苏联解体不是因为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而是因为政府没钱了。
俄乌战争打了三年半,俄罗斯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巨大,打仗是最花钱的,并且俄罗斯经济还被西方世界给制裁封锁了,没办法,普京只能把目光转向东方。最近,普京已经连开两次紧急经济会议,直接原因都是因为俄罗斯经济“急剧放缓”。两天前的会议内容透露出,普京已经不再提“软着陆”,而是暗示灾难性困境。据西方媒体报导,俄罗斯政府已经将今年GDP预测从2.5%下调到1.2%,其中军事开支是冷战结束以来最高,占GDP的7.2%。
俄罗斯为何要来中国发债?大概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俄罗斯国内政策利率高达18%,融资成本极高,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3.62%,而中国债券市场利率较低,10年期国债收益率约1.766%。 巨大的利差是吸引俄罗斯来华融资的关键经济动力。
中国金融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充足,且融资成本远低于俄罗斯。在中国发行人民币债券,可以被视为一种“可靠”的融资方式,不易受到西方制裁的直接干扰。
如果成行,这笔交易可能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对俄罗斯而言,能够以较低成本获得急需的资金,缓解国内财政和企业压力,同时开辟新的、稳定的融资渠道。
对中国而言,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外国政府在中国发行熊猫债,本身就是对人民币地位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度的认可,这有助于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中的使用。
当然,高收益背后必然对应着高风险,投资者必须清醒认识到以下几点:
俄乌冲突仍在持续,西方制裁不断加码。投资俄罗斯资产,意味着与一个正处于国际政治风暴中心的国家深度绑定,任何局势的升级都可能导致投资血本无归。
国际评级机构早已将俄罗斯主权评级降至“垃圾级”,而中国评级机构给予的AAA评级其公信力备受市场关注。此外,俄罗斯已将许多关键经济数据列为机密,投资者缺乏独立评估风险所需的信息。
由于制裁,这些债券很可能被排除在全球主流金融交易系统之外。这意味着投资者一旦购买,可能面临“买了就卖不掉”的困境,资金将被长期“锁死”。
未来若美国以“支持俄罗斯战争机器”为由,对参与交易的中方银行或甚至投资者实施“长臂管辖”和次级制裁,将带来巨大的合规和法律风险。
有报道说,俄罗斯财政部曾在伊朗发债,到期后只付了利息,本金至今没还。俄气在迪拜发的债,也曾因账户被冻结而无法兑付。
如果最终发债成功,该如何选择呢?
对于普通散户投资者,建议坚决回避。普通投资者缺乏专业机构的风险评估能力、信息渠道和风险承受能力。将血汗钱投入一个正处于战争和严厉制裁中的国家债券,风险极高。投资的第一要义是保障本金安全,市场上有大量更安全、流动性更好的产品可供选择。
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来说,可以谨慎评估,严控比例。专业机构或许有能力进行更深度的研究,并将其作为多元化投资组合中一个极高风险、极高收益的配置选项。即便如此,也必须严格限制投资比例,做好全面的压力测试和合规审查。
至于国家级投资机构,决策会超越单纯的经济回报计算,综合考量能源安全、地缘战略等更宏大的叙事,就不是咱们老百姓考虑的事了。
俄罗斯在中国发行债券,更像是一面棱镜,既提供了诱人的高收益预期,也是对所有参与者风险认知的一次终极考验。对于绝大多数个人投资者来说,保持谨慎,“只看热闹,不碰为好”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
金融市场永远不缺少机会,但缺少的是活下去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