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又一次向特朗普“跪下”了。
9月19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抛出重磅消息,对俄罗斯启动第19轮制裁,制裁清单里首次会包含中国企业的名字。
说来也讽刺,美国在乌克兰问题上都将欧洲甩下谈判桌了,结果特朗普放个屁都得不折不扣的执行。
天天自诩为“自由的灯塔”,怎么脖子上老是有个“项圈”呢?
冯德莱恩再一次折腾欧洲
不得不承认,在“戴项圈”这方面,冯德莱恩是很称职的。
9月4日,特朗普刚刚威胁完欧洲,不能再买俄罗斯的石油,且要对中国施加经济压力,如果不听话则有“好果子”吃。
此话一出,大家一开始都对欧洲打抱不平。
打着俄乌冲突的旗号,表面上是在制裁俄罗斯石油,实际美国却靠着能源在后面赚的盆满钵满,仅售价就是前者的好几倍。
如果说,欧洲真能在乌克兰问题上捞一些好处,那这代价也能说的过去。
可结果呢?特朗普要直接和普京对话,探讨停火问题,泽连斯基和欧洲甚至连谈判桌都上不去。
如此贴脸看不起,按理讲欧洲早就该恼了,哪怕肌肉比不过,也该有些反击措施才对,可最终却选择当美国意志的“殖民地”。
人家说个什么话,冯德莱恩二话不说给执行了,看不到一点骨气。
再看看美国的“算盘”,打得那叫一个精明。
东大是美国稀土进口、大豆出口的“命脉”,2023年美国90%以上的稀土加工原料依赖咱们供应。
而大豆等农作物就更不用说了,普天之下就没有能替代中国市场的存在。
特朗普很清楚,直接对华制裁只会招致反噬,让本就棘手的稀土、大豆问题雪上加霜。
于是,“让欧盟先试水”成了最优解。
为了逼欧盟就范,美国甚至摆出“撂挑子”的姿态,若欧盟不愿出手制裁中俄石油贸易,美国将暂停对乌克兰的武器和资金支持。
这一要挟戳中了欧盟的软肋。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欧盟已向乌克兰提供超800亿欧元援助,能源和军工体系早已不堪重负。
可问题是,欧洲也并非没有反击的手段。
过去十年,美国对欧盟进口依赖度飙升,其进口总额和数量甚至都超过了中国,明明能好好的做一做文章。
可冯德莱恩,一番操作下来却等来了一个15%的关税,自身利益都不能保证。
更致命的是,如果她真滴要制裁中企,欧洲还真的吃不消这个后果。
2023年德国汽车业产值的28%依赖中国市场,而生产新能源汽车所需的稀土永磁材料,更是100%从中国进口。
制裁中国企业,等同于断了德国汽车业的原材料供应。
而另一边,中国是法国农产品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23年法国葡萄酒、奶酪对华出口额达45亿欧元。
更讽刺的是,欧盟一边制裁中印购俄油企业,一边却通过印度“曲线”购买俄罗斯石油。
据公开信息显示,2024年上半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量同比激增62%。
其中相当一部分经印度炼油厂加工后,以“欧洲标准燃油”的名义销往欧盟,仅6月就向德国、意大利出口上百万吨。
而对于欧盟的制裁,中国企业的反应异常平静,因为这份清单从一开始就“打不到痛处”。
中俄石油贸易的核心通道,并非欧盟试图封锁的海运,而是两条横跨欧亚大陆的“钢铁动脉”。
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90%通过管道运输,直接输送至东北、西北的炼油厂,主要满足国内成品油供应,与欧盟企业几乎没有业务交集。
反观俄罗斯,面对第19轮制裁早已“见怪不怪”。
冯德莱恩称过去三年俄罗斯在欧洲的石油收入下降90%,但2023年俄罗斯原油出口总量同比却还增长了。
欧盟的制裁,本是美国施压中国的“棋子”,但其真正想要的,是借此逼迫中国在稀土、大豆问题上让步,可现实却给了特朗普一记重拳。
在稀土领域,美国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
美国战机
美军精确制导武器、隐形战机的核心部件,均依赖中国产稀土永磁体,而美国本土稀土加工产能不足全球的5%,重建完整产业链至少需要10年。
大豆贸易的僵局更是让特朗普焦头烂额。
特朗普8月初曾亲自致电中方,要求将大豆订单增加3倍,还承诺提供快速清关、补贴运费等优惠。
可结果却仍未能撬动中方的订单。
美国想靠制裁牌拿捏中国,最终却发现,自己才是被“卡脖子”的一方。
而另一边,欧盟当下的两难处境,本质是自身实力衰退,却不愿老实认清从头再来的缩影。
过去十年,欧盟经济增速年均仅1.2%,而中国经济年均增速保持在5%以上,2023年中国已成为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额达8500亿欧元。
冯德莱恩为了迎合美国,强行推动对华制裁,不仅遭到法德等核心成员国反对,还引发欧洲企业的集体不满。
目前,已经有多家巨头表态,不会放弃中国市场,欧盟想靠制裁讨好美国,最终只会让自己陷入“里外不是人”的境地。
反观中国,面对美欧的联合施压,始终保持着“以静制动”的底气。
这种底气,来自于完整的工业体系。
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能自主消化俄油、俄气等资源,14亿人的消费市场,让中国企业无需依赖欧美就能实现稳定发展。
在多极化的世界里,美欧想靠“制裁大棒”维系霸权,早已行不通了。
信源:观察者网9月20日关于“冯德莱恩扬言:欧盟要制裁,含中企”的报道
信源截图
结语
欧盟第19轮对俄制裁剑指中企的闹剧,终究会随着各国的博弈逐渐淡出视野。
单极霸权的时代早已过去,平等互利、尊重主权才是国际交往的正道。
未来,美欧若仍执着于用制裁制造对立,只会进一步透支自身信誉。
而中国,将继续以开放姿态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靠打压无法阻挡一个国家的发展,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