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掌握了高科技,谁就掌握了未来,而高科技的关键,就是稀土。
稀土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从你手里的iPhone,到满街跑的新能源车,再到保家卫国的尖端武器,哪个离得了它?
而在这个领域,咱们是当之无愧的“大佬”稳坐全球最大供应国的头把交椅。这就让隔壁的日本有点慌了。
日本确实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国家,像丰田、索尼这样的大型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每天一旦开始运作,稀土的使用量就非常惊人。不过他们国内本身并不拥有稀土资源,超过85%的稀土都需要从我国进口,至于库存嘛?少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据说仅够维持几天的需求而已!
这不就相当于把自家经济的“主心骨”交到别人手里吗?要是有一天供应稍微出点问题,整个国家的高科技产业可能就全得停摆,从十多年前开始,日本人就憋着一股劲儿:不行我们得自己找出稀土!一定要!
他们把目光投向那片神秘又奇怪的深蓝,也就是海洋,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2年的一天,东京大学的科考队正在一处叫“南鸟岛”的偏远海域作业。当他们把海底泥样本提上来一检测,所有人都惊呆了——我的天!这泥巴里的稀土浓度高到爆表!
消息传回国内,整个日本都沸腾了!后续的勘探更是让人心跳加速:2018年,官方正式宣布,这片海底藏着一个超级“稀土航母”!储量有多夸张?超过1600万吨!
里面的重稀土“镝”够全世界用730年;“铕”够用620年;“铽”够用420年……这简直是找到了能让子孙后代躺着吃的“金饭碗”啊!日本媒体激动地宣称,他们将从稀土进口国,一跃成为潜在的出口国,彻底摆脱“卡脖子”的命运!
梦想很丰满,对吧?不过现实却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从发现宝藏到现在,十多年过去了,你猜日本挖出来多少了?答案是:一克都没有。
他们还在准备一场小规模的“试挖”而且因为各种幺蛾子,计划一拖再拖,从2024年推到了2026年。
守着这么大一座金山,为啥就是不动手呢?因为有三座看不见、却又重得压死人的“大山”挡在面前。
这片稀土矿,静静地躺在5000到6000米深的海底。相当于6座世界最高楼迪拜塔叠在一起。那里的水压,能把一辆坦克压成铁饼;那里一片漆黑,常年只有2-4摄氏度,洋流诡谲。
人类现在有的深海采矿设备,面对这种“地狱状况”,基本上就是个新手,日本那艘很自豪的“地球号”钻探船也只能像用吸管喝羹汤那样,采些样本看看,根本没法大规模开采。
想挖?行啊从零开始,设计一艘能顶住超级水压、有超长“吸管”、动力还巨猛的“深海怪物”采矿船。这技术难度,不亚于搞载人登月。光是造船的钱,估计就得上千亿日元,简直是在用钱填海!
深海采掘的成本极其高昂,光是租用一艘勉强能够使用的作业船,每天就要花费上千万日元;而用于抽取海底泥浆的管道是从英国进口的,由于对方延迟交货,直接导致整个计划推迟了一年多。
日本相关当局与企业组成联盟,投入了不少资金,不过面对这样一个深不可测的大坑,众人心中都有所疑虑,有专家曾细致地算过账,即便真将稀土开采出来,后续提炼、加工、运输等一系列流程完成后,成本恐怕比直接进口还要高出不少。
这不就尴尬了吗?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花了大把的银子,结果搞了个“高价土”出来谁要啊?
你想想在寂静了亿万年的深海海底,突然开进来一堆钢铁巨兽,疯狂地“刨地”会发生什么?
好多海底泥沙被掀起来,形成很大的“水下沙尘暴”,能扩散几十公里,直接把无数深海生物的栖息地给埋了,采矿弄出的大动静,对靠声生存的鲸鱼、海豚来说,更是致命的打击。
这事儿不仅是科学家反对,太平洋周边的岛国,像斐济、基里巴斯,已经公开喊话:“在我们搞清楚对环境的影响之前,谁也别想在深海商业开采!”
要是日本敢胡乱折腾,不光会落得个破坏全球环境的坏名声,还极有可能被国际社会惩罚,他们根本就不敢去触碰环保这条底线。
日本的“稀土航母”幻想就像一座空中楼阁,看起来美好又遥远,他们满怀期望地出发,以为找到了摆脱依赖的“办法”却发现这个办法被锁在了地球最深处的保险箱里,而密码是技术、成本和环保这三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跟日本那种“玩命似”的寻宝可不一样,咱国家是一步一个脚印,一直在完善稀土的开采、提炼以及环保技术,构建出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或许才是实实在在的、能长久的“资源安全”。
说到日本,他们找深海宝物的路肯定是又难又长,那藏在6000米深海的宝贝,也许哪天能被找到,但现在他们也只能干着急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