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啤酒巨头百威亚太(01876.HK)交出了一份不太乐观的半年成绩单。
根据百威亚太日前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报告(未经审核),报告期内实现收入同比下滑5.6%,为31.36亿美元;净利润则大幅缩水24.4%,为4.09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拖累业绩的主要因素。其中,百威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下滑8.2%,收入下降9.5%,表现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百威亚太在财报中将中国市场的低迷归因于区域布局和渠道结构问题。百威亚太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高度依赖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而这些区域的餐饮和夜场消费在二季度明显放缓。
与此同时,百威在非即饮渠道的布局仍显不足。目前仅占其中国业务的50%,低于行业60%的平均水平。尽管百威亚太表示正在加速向非即饮渠道转型,并推动高端化战略,但短期内仍难以抵消即饮渠道的下滑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百威亚太并非全盘皆输。印度市场成为难得的亮点,高端及超高端产品销量和收入均实现双位数增长,部分缓解了中国市场的压力。
新上任的CEO程衍俊在财报中强调,百威亚太将继续投资旗舰品牌,优化成本结构,并推动数字化平台BEES的覆盖,以提升商业效率。不过,投资者似乎对这份成绩单并不买账,财报发布当天,百威亚太股价下跌近6%,年内累计跌幅已超40%。
当前,整个中国啤酒行业正经历结构性调整,高端化竞争加剧,消费场景从传统的夜场、餐饮向家庭、线上转移。作为竞争对手的喜力,通过与华润啤酒的合作,在中国高端市场增长迅猛的局面,百威则显得有些被动。
面对这一局面,百威亚太能否通过渠道优化、产品创新和管理层调整扭转颓势,在竞争中重新确立自己的优势,进而实现新的增长仍有待观察。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