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LV 在上海兴业太古汇打造的 30 米高、1600 平方米的 “路易号” 船型概念旗舰店正式亮相。开业当天,尽管高温橙色警报拉响,南京西路却因慕名而来打卡的人群变得热闹非凡,工作日的冷清一扫而空。这艘 “巨轮” 不仅成为 LV 品牌形象的独特展示窗口,其与对面星巴克烘焙工厂的 “有趣对视”,在社交平台引发大量二创,持续吸引大众目光,成为新晋网红打卡点。
事实上,类似 LV “路易号” 这样的首店、旗舰店,正逐渐成为拉动消费的关键力量。RET 睿意德数据显示,拥有首店的购物中心客流量平均提升 20%-30%,销售额增长 15% 以上。首店,已然成为商业竞争中的超级流量入口。
上海,作为首店经济蓬勃发展的前沿阵地,数据十分亮眼。央视网数据显示,今年 1 至 4 月,上海新增首店 301 家,其中高能级首店占比 15.95%。自 2015 年率先提出发展首店经济以来,上海持续发力,今年更是从展会支持、通关便利、财政激励等多维度强化扶持,对亚洲及以上级别首店给予 100 万元一次性奖励,持续吸引优质首店资源。
在商业业态同质化严重的当下,开首店成为品牌破局的重要手段。今年上半年,诸多品牌纷纷在上海开出新店。但在消费者对千篇一律购物体验愈发倦怠的背景下,首店想要持续成功,关键在于为消费者提供不可复制的独特体验。
部分头部品牌聚焦某一品类或概念打造门店,传递更精准的品牌理念。户外运动品牌通过开设大型旗舰店,为消费者打造具象化的场景体验;国外知名餐饮品牌选择上海作为全国首店的落脚点;一些品牌跨界发展,挖掘新的增长曲线,如泡泡玛特跨界珠宝领域,在上海港汇恒隆广场开设 popop 全国首家门店,将潮玩 IP 融入珠宝设计,部分产品采用创新结构与工艺呈现 IP 故事。
受年轻化兴趣圈层推动,商场中二次元相关的新兴业态不断涌现。4 月 27 日,《航海王》中国首家旗舰店 “草帽商店” 在上海百联 ZX 创趣场开业,店内不仅售卖周边产品,还通过还原动画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空间。瑞幸咖啡也在该商场开出二次元风格主题的全国首家门店,推出限定新品,将咖啡与动漫深度结合。这些首店凭借各自优势,打造出差异化体验,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事物和个性化消费的需求。
从品牌首店的选址偏好中,可以清晰看到上海商业地标的变迁。长期以来,南京路、南京西路等核心商圈以及标杆商场,一直是首店扎堆布局的重点区域。上海市商务委员会数据显示,2024 年,南京路商圈全年引进全国首店 11 家、上海首店 21 家。南京西路商圈集中了 2000 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和上海全市三分之一的高能级首店,其所在的静安区共引进首店 234 家,数量规模稳居上海全市第一。近半年来,安踏 SNEAKERVASE 概念店、迷上 Prada 荣宅、Giolitti Gelato 等知名品牌首店的入驻,进一步彰显了这些核心商圈的强大吸引力。
不过,从上半年首店资料来看,尽管核心商圈依旧备受青睐,但新兴区域凭借差异化特色,正不断吸引品牌入驻。静安大悦城借 “二次元经济” 兴起的东风,吸引大量潮流青年,成为首店热门聚集地。2024 年,静安大悦城落地 56 场国际顶流 IP 快闪,销售额突破 1.64 亿元。今年 5 月,二次元潮流品牌 JOYOUTH 的华东地区首店在此落地,试营业期间人气火爆。同样瞄准二次元经济的百联 ZX 造趣场,目前已入驻 70 余家品牌商户,首店比例超 70%,开业至今年五一,已吸引超 80 万人次线下参与,90 后客群占比近 80%。
此外,城市街区和历史建筑也成为首店新选择。长宁区的愚园路、武夷路与徐汇区的武康路 - 安福路街区,在保留老建筑风貌的基础上,通过首店实现业态创新与空间焕新。例如,今年 5 月开业的阿迪达斯三叶草全球旗舰店,将影院美学与海派文化融入原永乐宫的门店外立面设计,试运营期间即便限流,日成交额仍达 5-6 万元。上海石库门历史街区张园西区,以历史建筑为依托,已引入 30 个高能级首店。新兴商圈通过改造升级和引入首店,也逐渐成为消费热点,如 2024 年开业的真如环宇城 MAX 引入 41 家首店,在 2024 年上海购物中心销售额排名中位列第八。
然而,在新兴商圈与首店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老牌商场却面临严峻挑战。上海兴业太古汇 2024 年一季度销售暴跌 19.4%,并于今年 2 月完成北广场改造升级;上海恒隆广场和港汇恒隆广场 2024 年销售额分别下降了 22% 和 11%。这些老牌商场亟需通过与 LV 这类奢侈品巨头合作打造特色商业场景来寻求突破。
老商圈遇冷,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传统百货业态模式陈旧,许多开业多年的商场装修陈旧,业态以传统商品为主,难以满足消费者对购物舒适度、便利性和趣味性的需求。例如梅龙镇伊势丹,其布局和品牌多年未变,被年轻消费者评价为 “老式商场既视感”。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崛起和大型购物中心的竞争,严重分流了传统百货商场的客源。
首店对老商圈的振兴有一定作用,但并非万能良药。首店能够在短期内吸引大量客流,提升商圈人气,如 LV “路易号” 让南京西路重现热闹。同时,首店带来的新品牌、新业态,能优化老商圈的商业结构,为消费者提供更多元化选择。然而,老商圈的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除引入首店外,还需对基础设施、消费环境、运营模式等进行全方位升级。例如,改善交通便利性、提升商场智能化水平、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实现老商圈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海的经验来看,首店经济为城市商业注入了创新活力,带动了商圈的繁荣与商业地产的升级改造,重塑了城市商业格局与形象。但对于遇冷的老商圈而言,借助首店实现逆袭,仍需在多方面持续发力,探索出适合自身的复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