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40亿,山东985收获一个超级IPO
创始人
2025-07-23 17:20:20
0

源自“山大系”。

985高校,收获一个IPO!

7月23日,山大电力(301609.SZ)登陆深交所创业板,上市首日开报87.7元/股,较上市发售价14.66元涨498.23%,总市值约140亿元。

顾名思义,这是一家山东大学的校办企业,前身是于2001年成立的山东山大电力技术有限公司,由华天科技、电气研究所、梁军、张波和丁磊共同出资设立。其中,华天科技和电气研究所均为山东大学资产。

招股书显示,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山东大学直接持有山大资本100%股权,通过山大资本间接持有公司4904.48万股股份,占公司发行前总股本的40.1480%,持股比例虽不足50%,但远高于其他单一股东的持股比例,其持有股权所享有的表决权足以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大影响,是公司控股股东。且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化。

值得一提的是,山大电力并非山东大学孵化的首个IPO。于2021年在创业板上市的鸥玛软件,以及2020年在科创板上市的山大地纬,都是山大资本培育的企业,其中山大地纬还是国内高校首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甚至更早前,二级市场还有一家名叫“山大华特”的山大校企,且山大华特还是山东省高校第一家上市公司。

但如今,上述三家曾经由山东大学实控的企业都已“易主”。先是在2019年,山东大学签订国有产权无偿划转协议,将所持有的山东山大产业集团(含所属企业)100%股权,无偿划转给山东省国有资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山东省国资委成了山大华特的实控人,并于2022年更名为华特达因,彻底摘掉“山大”帽子。无独有偶,在今年6月,山东大学向国资同时让渡了鸥玛软件和山大地纬这两家上市公司的控制权。

如此一来,成功IPO的山大电力未能给“山大系”再添一员,反而成为山东大学名下唯一一家上市公司。

山东985,收获一个IPO

上市钟声背后,是一段从实验室到车间的漫长旅程。

故事要从2001年4月说起。彼时,恰逢各地“厂网分开”的改革方案先后落地,“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的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也在酝酿中。由此一来,电网企业对设备安全性、数据精确性的需求陡增,而国外录波器一台动辄百万元,同时又兼具着维护周期长、协议不开放等一系列问题。

这时,山东大学电力系的几位教授开始思考,“为什么不能做中国人自己的故障录波器?”于是,说干就干。2001年4月,由山东大学全资企业华天科技、电气研究所联合几位教师共同出资600万元,山大电力的前身山东山大电力技术有限公司注册成立。

发起人之一的张波现任山大电力的董事长,是个不折不扣的“技术人才”,同时也是公司的“核心员工”。自1984年从山东工业大学(现山东大学)毕业后,张波便留校任教,2000年随校院合并转入山东大学电气学院。其曾参与多项电力领域科研项目,其研究方向涵盖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可靠性分析及新能源技术应用,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

依托山东大学人才、技术优势,山大电力实现了产、学、研有机结合。作为最早进入电力系统监测行业的企业之一,山大电力自成立以来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导向,坚持自主研发,不断推动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公司的主要产品故障录波监测装置、时间同步装置和输电线路故障监测装置处于细分行业领先地位,产品整体技术或性能被鉴定为国际先进或国内领先水平,部分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登陆A股前,山大电力还有过一段新三板挂牌的经历。

时间回到2017年初,彼时山大电力启动股改,也是这时公司开始处理所存在的复杂股权代持关系。2017年4月,公司第四次股权转让,梁军、张波、丁磊将其代隐名股东持有的公司出资额通过股权转让的形式予以还原。当月,李宇兵、韩学山等隐名股东中5位股东,将原登记在梁军、张波、丁磊名下的出资额,改为委托由各自相熟的股东或亲属持有。

对此,公司解释代持原因为,“2017年,韩学山和刘玉田仍是山东大学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赵建国于2015年作为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退休至2017年未满三年,基于简化报备个人投资事项的考虑,上述三人分别委托亲属和相熟的股东代为持有公司股权。”

后于2017年7月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2018年7月26日收到全国股转系统同意挂牌函。

新三板挂牌成功被看作是山大电力公司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标志着公司正式进入中国资本市场,驶入产业经营与资本运作双轮驱动发展的快车道。同时山东大学的产业党委发文表示,公司将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规范企业经营运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创造高成长性业绩。产业集团将继续加大资本运营力度,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积极回报学校,助力学校双一流建设,服务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

时过境迁,从新三板摘牌到成功闯关IPO,山大电力又将站在一个全新起点。从最初600万到如今市值超百亿元,期待着山大电力能书写更多奇迹。

年入6.58亿的“小巨人”,也有“小烦恼”

把时钟拨回2022年,山大电力的营业收入还只有4.78亿元,净利润不足0.77亿元;两年后,它已把收入抬升至6.58亿元,净利润增至1.27亿元。短短三年间,收入累计增长37.6%,利润累计增长64.5%,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17.3%与28.1%,在“卡位电网监测+新能源”黄金赛道里,这份成绩单足以让同行侧目。

与规模扩张同步,公司盈利质量也在稳步提升。2022—2024年综合毛利率分别为41.24%、43.62%、44.36%。拆解收入结构,电网智能监测设备仍占绝对大头,2024年贡献收入约5.9亿元,占比近九成。

近年来,电网投资结构发生变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加速,作为智能化基础的输变电监测行业也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与此同时,此外,在新能源领域,为突破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瓶颈,产业支持政策力度空前,电动汽车充电桩的市场容量进一步扩大;新能源配储方面,风光装机规模激增,驱动储能需求。

在行业高景气度下,山大电力的业绩实现稳定增长。2022年至2024年,山大电力实现营业收入4.78亿元、5.49亿元和6.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6%、14.80%和19.85%;净利润分别为0.77亿元、1.03亿元和1.2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6%、33.53%和23.18%。此外,综合毛利率分别达到41.28%、43.65%和44.27%,报告期内也呈持续增长趋势。

此次上市,山大电力拟募集资金5亿元,投资于山大电力电网故障分析和配电网智能化设备生产项目、山大电力研发中心项目、山大电力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生产项目、山大电力分布式发电源网荷储系统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对于此次上市的影响,山大电力表示,有利于公司提升产能水平,扩大生产规模,丰富产品结构,进一步提升产品供给能力和生产效率;提升公司的公众形象、品牌形象与知名度,增强客户、供应商的信心,拓展更多优质客户,促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亮眼数据背后,山大电力的业务结构暗藏隐忧。

山大电力在招股书中直言,“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国家电网及其下属公司合并层面的销售占比分别为73.34%、69.81%和69.61%,毛利占比分别为68.16%、66.18%和63.83%,占比均超过50%,公司对国家电网存在重大依赖。”客户高度集中带来的风险不言而喻:一旦国家电网采购策略调整或招标份额变动,公司业绩可能面临大幅波动。

此外,销售区域集中度高同样显著。报告期内,公司在华东地区实现的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58.91%、46.45%和50.27%。这主要原因是山大电力地处山东省济南市具有属地优势,并可以辐射经济发达、电力投资较多的华东区域,因此华东区域销售收入占比较高。但若未来公司在华东以外地区的业务拓展情况不及预期,可能受到现有优势地区发展空间限制,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山大电力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些裂缝。它尝试把销售触角伸向南方电网、内蒙古电力、地方能源集团。也拟通过新建厂房、引进先进生产及检测设备,强化公司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充电桩产品板块的自主生产能力,提高招投标竞争力。以此力图降低单一客户依赖。

目前,政策持续助推电力行业的智能化升级改造,作为智能化基础的输变电监测行业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利好公司营收稳定增长。截至问询函回复日,山大电力在手订单充足、合计9.27亿元。

手握9.27亿元订单储备,背靠山东大学电气工程学科的科研底蕴,当资本市场为其注入5亿元资金活水,于山大电力而言更深层的考验也随之而来。而如何解决“小烦恼”,将决定山大电力能否从“隐形冠军”真正成长为“参天大树”。

985高校排队IPO

当山东大学实控的山大电力在深交所敲钟,不难发现,以985高校为“实际控制人”的上市公司正从零星个案变成一条完整队列。当实验室里的研究报告在港交所、科创板、创业板上演另一种形式的“毕业答辩”,中国高校的围墙正在消融。

近年来,科技成果转化大潮袭来,中国高校与资本市场也越走越近。

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半导体设备等硬科技的竞技场上,一支由985高校孕育的创业军团正以前所未有的密度集结于资本市场。昔日实验室里的算法突破、产线旁的工程调试,如今已成为其招股书中最核心的技术壁垒与护城河。这股浪潮的澎湃,其深层动力源自人才、科研积淀、政策扶持与市场需求深度共振所引发的结构性变革。

如我们所见,中国顶尖学府,正以各自的创新基因重塑科技创业版图。

放眼全球,斯坦福之于硅谷、麻省理工学院之于波士顿128号公路的创新传奇,已成为高校驱动区域经济的经典范式,用结果验证了“大学—资本—产业”三位一体的飞轮效应。

如今,这套飞轮在中国加速复制——浙江大学大力建设浙大科技园、浙大紫金众创小镇等创业创新平台和产业孵化基地,构建科研成果转化的生态闭环;哈工大于2023年底成立的哈工大先研院,也在用“硬核力量”为龙江发展注入新动能,成立一年来已快速拓展省外知名投资机构100余家,在培企业42家,其中依托哈工大新生成32家,布局形成机器人、商业航天、新材料等多个项目集群……

资本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股由象牙塔涌出的创新力量。

一方面,大学背景的创业团队已成为众多VC/PE的重点关注对象;另一方面,高校也涉足创投圈,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等多家高校均设立了本校系股权投资基金。

高校创投逐渐活跃,这是科技创新时代的缩影,同时也是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的有效途径之一。

长期以来,如何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历来是一个难题,许多实验室里的科学家拥有着前沿的科研成果,但却不知道如何将其推向市场“货架”,往往让科研成果束之高阁。与此同时,一级市场的投资风格在向“投早、投小、投科技”转换。

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源自实验室的技术结晶,正通过融资、IPO等市场化机制完成其商业价值的终极闭环。

一场由实验室涌向资本市场的硬科技洪流,汹涌而至。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轮... 报告期内分红超5000万。 作者|金雯 编辑|刘钦文 青岛科技大学橡胶专业毕业的王传铸,与天津大学高...
节卡股份报考科创板上市:收入增... 撰稿|行星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节卡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节卡股份”或“节卡机器人”)在上海证...
再度站上5万亿港元!腾讯市值创... 7月23日,腾讯控股市值再度站上5万亿港元高位,创下自2021年7月以来的新高。截至收盘,该股涨4....
国家电网新源控股增资扩股签约,... 据国家电网消息,7月23日,国家电网新源控股有限公司增资扩股在北京产权交易所签约。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
ESMO TAT Asia丨肺... 然后点右上角“…”菜单,选择“” ESMO TAT Asia 2025 微专辑 可查看更多内容 在2...
开源鸿蒙人才培养赋能课程共建仪... 7月23日,2025开放原子开源生态大会开源鸿蒙主题演讲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办。会上,开源鸿蒙人...
优合集团杨彬彬:中国进口冻品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舒晓婷 北京报道 “伴随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升以及对于高品质产品的需求增加,中国进...
300659,董事长兼总经理被... 7月23日晚,中孚信息(300659.SZ,股价14.45元,市值37.63亿元)公告称,公司于近日...
读懂IPO|华大北斗七成收入靠... 本文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陆烁宜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丨陆烁宜 编辑丨郑琳 共享单车“定位大...
新三板创新层公司大地牧业登龙虎... 每经讯,2025年7月23日,新三板创新层公司大地牧业(872093,收盘价:2.87元)登上龙虎榜...
成都新房价格结束“七连涨”,新... 成都打响下半年优化房地产政策“组合拳”第一枪。 7月21日,成都发布楼市新政“17条”,涉及分批取消...
惠州办理首笔离境退税“即买即退... 7月22日上午,来自中国香港的旅客卢女士在惠州港惠购物中心购入国产服装后,申请离境退税并很快收到了退...
印尼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是好是坏... 国际经济协会秘书长莉莉·扬·英和印尼威拉塔玛研究所(Wiratama Institute)研究员耶西...
深度挖掘赛道个股阿尔法,医药公... 文丨张泉 编辑丨张桔 随着市场步入基金二季报披露期,业绩亮丽的医药主题基金引发市场关注。回顾二季度医...
对话周鸿祎:DeepSeek流... 出品 | 搜狐科技 作者 | 梁昌均 编辑 | 杨锦 “即使装上了DeepSeek,就是当聊天机器...
读懂IPO|控股股东身兼第一大... 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彭元重 编辑|郑琳 从提供检测服务,到支付职工食堂经费、代发工资等,北矿...
原创 这... 7月17日,八马茶业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上市及“全流通”备案,这标志着这家中国茶企的龙头公司,已经完成...
23日工业硅上涨0.58%,最... 来源:新浪期货 新浪期货 根据交易所数据,截至7月23日收盘主力合约工业硅2509,涨跌+0.58%...
投资何必单押?嘉实“科创全嘉桶... 来源:投资时间网 目前,嘉实基金旗下已有七只科创板ETF,管理规模逾300亿元,产品线从宽基到行业...
鼎裕盟杨岩泽——专注量价策略 量化投资在中国的发展,已从最初的小众尝试,演化为今日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从海外归来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