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打响下半年优化房地产政策“组合拳”第一枪。
7月21日,成都发布楼市新政“17条”,涉及分批取消住房限售、二套房公积金首付比降至20%、加大“房票”安置力度等。
细究此次政策“组合拳”出台背后,成都楼市发生变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在连续7个月环比上涨后,6月份成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由涨转跌,环比下降0.3%,二手房跌幅也扩大至0.4%。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分批取消限售、二套房公积金首付比20%
拆解成都此次新政,最重要的一条莫过于分批取消住房限售,涉及三个层面:自7月2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购买成都市范围内的商品住房,取得《不动产权证书》后即可上市交易;自2026年1月1日起,2024年10月14日(含)前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仍处于限售期的二手住房取消转让限制;登记报名人数在当期房源数3倍以上的热点楼盘、定向销售项目(含重大产业项目配套住房)、以人才名义获取购房资格购得住房等有特殊限售要求的房源,依旧限售。
对此,中指研究院成都公司总经理黄雪分析称,这样分批次分阶段的取消策略,在积极盘活存量市场的同时,也保障了市场公平,既避免了短期投机行为,又精准释放了合理的住房需求。
在公积金政策层面,降低二套公积金首付比例,从30%降低至20%;优化公积金贷款额度计算方式,与余额挂钩;灵活就业公积金可贷款时间从12个月缩短为6个月;缴存年限上限调整为女58岁、男63岁,延长使用周期;聚焦适老化需求,公积金可提取用于老旧小区电梯改造。
黄雪表示,成都此次公积金优化措施覆盖了从贷款额度到提取条件的各个环节,降低购房资金门槛,减轻还贷压力。
此外,成都楼市新政“17条”还涉及:鼓励各区(市)县进一步因地制宜推广采用直补购房首付等措施优化完善延续房地产支持政策;大力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房票”安置力度;加快“统筹住房”上市销售;支持非住宅配套机动车位在满足一定条件后,面向业主不限个数销售;可凭借新房网签备案材料,让子女在房屋所在地区入学;深化土地供应“三色”管理机制;区域均衡发展;鼓励高品质住宅建设等诸多维度。
新政精细化、精准化,助力促进市场回稳
纵观新政“17条”背后,成都房地产市场出现明显的下挫。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70个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销售价格变动情况显示,6月份,成都新建商品住宅价格由涨转跌,环比下降0.3%,这也是连续上涨7个月后的首次下降;二手房环比降幅从5月份的0.2%扩大至0.4%,在连续上涨多月后出现两连降。
克而瑞四川发布的报告也显示,成都市场一直保持着相当的韧性,但大势所趋下,整体市场规模缩小也将成为常态。上半年,成都市场规模已降至近年来低点,从趋势上看,自去年四季度猛涨后开始回落,今年二季度起维持下行。
据克而瑞四川统计,2025上半年,大成都住宅供应量52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2%,环比下降17%;大成都新房备案成交5.2万套,同比上涨8%,环比下降14%,二手房备案成交12.3万套,同比上涨19%,环比下降3%。
在克而瑞四川看来,成都楼市本轮下跌背后还有两个深层次原因,一是置业信心转弱,二是供应收缩制约成交。新房方面,购房积极性转弱。今年上半年,案场来访客户转化率由去年同期的5.3%下降为4.6%,降低0.7个百分点,成交客户到访次数也呈现逐渐增加的态势。二手房方面,挂牌价下跌项目样本量逐月增加,成交价下跌样本量稳步扩大,带看量下跌样本量高位波动,整体成交均价持续走弱,以价换量的趋势延续。
不过,从经济基本面、部分热门楼盘的表现以及土地市场行情来看,成都楼市仍具备稳健性和韧性,未来仍存在结构性机会。
在此背景下,成都出台房地产新政“17条”,内容更加精细化、精准化,有助于促进市场回稳。
黄雪称,本次新政“17条”发布,是成都对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的积极贯彻,也是在对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堵点深度洞察下的精准调整。对于购房者而言,切实降低了交易成本、拓宽了选择空间、解决了需求痛点;对于房地产市场而言,明确了未来发展方向及发展重点,为其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段文平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