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协会秘书长莉莉·扬·英和印尼威拉塔玛研究所(Wiratama Institute)研究员耶西·瓦迪拉7月23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美国近日与印尼达成贸易协议,将对所有进口的印尼商品征收19%的关税。该协议看似给印尼提供了缓解争端的转机,实际仍存在不确定性,印尼应警惕美协议背后的隐藏风险。
漫画作者:中国日报 金鼎
贸易协议仍存在不确定性
文章分析称,这项贸易协议或许能让印尼免受美国对一些经济体临时加征关税所造成的影响,然而确定性与有利条件不能混为一谈。
了解协议背后的利害关系至关重要。一些印尼官员认为,虽然对美出口仅占印尼出口总额的9.9%左右,但由于主要涉及劳动密集型产品,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印尼对美出口商品包括服装、鞋类、家具、橡胶制品和电子产品,这类出口为爪哇岛、苏门答腊岛以及其他地区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
2024年的贸易数据表明,印尼对美出口的主要产品仍然集中在那些易受美国保护主义冲击的行业。
如今看来,一个主要的不确定性在于,19%的关税是否统一适用于所有印尼对美出口产品?某些商品是否仍将被加征更高关税?
印尼政府必须完全了解情况。比如,是否所有出口产品都能免受惩罚性关税的影响?该协议的真正代价是否仍然隐藏在细则之中?若印尼仍易受针对特定行业的惩罚措施的影响,那么19%的关税在很大程度上就只具有象征意义。
印尼应警惕协议成为枷锁
文章进一步表示,同样令人担忧的是印尼为达成该协议所作出的政治和经济承诺。据报道,印尼已承诺购买价值150亿美元的美国能源、价值45亿美元的美国农产品以及50架波音飞机。此外,双方似乎还达成了一项未公开的铜交易。
波音公司近年来卷入了一系列质量和安全风波,印尼的航空公司是否准备好承担相应风险以及替换空客等品牌的飞机的成本?与此同时,从美国进口的大宗农产品涌入印尼市场或将损害当地农民的利益,并且可能违反印尼在东盟内部和其他贸易框架下的承诺。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印尼必须从更广泛的全球贸易视角来审视这项协议。印尼已经同澳大利亚、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和新西兰等主要伙伴签署了全面贸易协定,即将与欧盟达成一项协议,并于近期启动了同阿联酋的贸易谈判。这些国家可能会要求享有同等的市场准入待遇,或者质疑印尼对公平竞争的承诺。
印尼应采取三项关键措施,以确保该协议符合国家利益。一是要求华盛顿明确19%的关税所适用的范围。二是公布采购承诺的全部细节,特别是波音飞机、农产品和能源产品的相关信息,透明度对于评估该协议的财政影响和战略价值至关重要。三是回归以多元化、基于规则的协议和地区领导力为基础的长期贸易战略,避免过度依赖任何一个贸易伙伴。
只有这样,印尼才能确保与美国的合作不会成为自身的枷锁。正如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所说:“做美国的敌人是危险的,但是做美国的盟友是致命的。”
(英文原文刊发于《中国日报》智享汇栏目)
(编辑:严玉洁 周凤梅 王辉 朱萍)
来源:中国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