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亿美元的港口交易,成为中美两国博弈的关键战场,一场暗流涌动的较量,甚至牵动着97岁李嘉诚这位商业巨擘的命运。李嘉诚的商业棋局,如今正被大国政治与经济博弈重新塑造规则。在香港中环长江中心的顶层,李嘉诚的团队在为是否继续推进与美国贝莱德的交易而不断斟酌。与此同时,北京方面的态度似乎也正发生着微妙的变化,李嘉诚此刻面临的选择更加复杂,是继续等待北京的态度变化,还是主动引入中远集团,以求得中国监管机构的绿灯?
这桩涉及全球43个港口的交易,早已不仅仅是一个商业交易,它更像是一场中美两国对全球航运命脉的争夺战。特别是巴拿马运河的两端,李嘉诚所掌控的港口,如同一把“钥匙”,谁掌握了它,谁便能控制全球6%的海运贸易通道。这场博弈之激烈,已经让李嘉诚这个一贯“在商言商”的商界传奇人物,也不得不陷入了深深的沉默。
2025年3月,李嘉诚宣布将以228亿美元的价格出售旗下港口资产给美国贝莱德,消息一出,北京方面的反应迅速且强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立刻启动反垄断审查,而港澳办也迅速发表了《莫天真 勿糊涂》的文章,公开表明交易可能“威胁国家安全”。这番反应,似乎并非空穴来风,因为每年巴拿马运河承载着中国21%的远洋贸易量,一旦港口控制权落入与美国政军界紧密相关的贝莱德之手,中国商船可能面临高昂的通行费用和信息监控等潜在威胁。
此外,特朗普重返白宫后,频频公开表示要“夺回巴拿马运河的控制权”,甚至派遣海军陆战队在运河区进行所谓的“保卫演习”,这是赤裸裸的武力威慑。面对中国政府的强硬态度,贝莱德也开始变得更加灵活,它主动提出与中远集团合作收购的建议。表面上,这似乎是一个妥协的信号,实则暗藏权谋:若中远集团同意加入,贝莱德仍能通过股权结构维持话语权;若中远拒绝,交易失败的责任就可以转嫁到北京身上,进一步塑造“中国破坏商业自由”的舆论。
然而,中方的反制同样不容小觑,外交部明确表示“反对经济胁迫”,市场监管总局则强调会“依法审查”,并未完全否决交易,也没有明确放行。实际上,这场博弈的主动权已悄然转移至李嘉诚手中:是否引入中远集团,成为他面临的重大抉择。而与此同时,巴拿马政府也开始出现摇摆,4月初,该国审计部门突然对李嘉诚旗下港口提出“拖欠12亿美元特许经营费”和“违规续约”的指控,威胁收回经营权。恰逢美国防长赫格塞斯访问巴拿马后不久,这一变故让外界不得不怀疑,巴拿马政府在大国角力中的立场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巴拿马的这种“摇摆”行为,映射出小国在大国博弈中的生存哲学。一方面,巴拿马依赖美国的安全承诺(美巴刚签署了《安全合作协议》),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重要的航运枢纽之一,中国已经是其最大贸易伙伴,得罪北京无疑意味着断绝经济来源。因此,巴拿马最终选择了以“法律手段”来划清界限:既不惹怒美国,又能给中方留下回旋的余地。
美国的回应则更加霸道,50名海军陆战队员与F-18战机、万吨巡洋舰进入运河区,宣称是“联合演习”,但实质上是在向全球展示:这条关键水道,依然由华盛顿说了算。这种“炮舰外交”手段,虽显得过时,但也暴露了美国的深层焦虑。如果失去了对全球航运关键节点的控制,其制造业复兴计划势必会成为空谈。
李嘉诚的做法和选择,正让许多人产生了质疑。十年前,当中资企业曾以溢价欲收购其港口股权时,他选择了拒绝,但如今,面对高度政治化的交易环境,他却选择了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将港口出售给美资,这不免让人批评他“双标”商业原则。与此同时,李嘉诚的商业对手们,如霍英东和曹德旺等人,早已将国家利益与商业逻辑结合起来,而李嘉诚这位97岁的“李超人”却仍然迷恋着“资本无国界”的理想,显得尤为矛盾。
李嘉诚的踌躇,正是两种价值观的冲突:作为一位香港的商业巨头,他习惯于用纯粹的商业逻辑来做决策;然而,作为一位掌握全球战略资产的企业家,他又无法回避地缘政治的严峻考量。巴拿马民众高举的标语也许是对他最大的警示:“运河主权是用鲜血换来的,绝不会再让给任何国家。”
此时,主动权已转交给中远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航运企业,中远至少有三条路可以选择:第一是与中信、招商局等国有财团联合收购,彻底排除美资控制;第二是与贝莱德财团合作,但要求对巴拿马港口拥有绝对控股权,确保中国航运安全;第三是静观其变,促使交易自然流产,从而迫使李嘉诚继续持有港口,维持现状。但无论哪条路径,中远手中都有一张王牌:比雷埃夫斯港的成功案例。这个曾被李嘉诚放弃的希腊港口,在中远接手后迅速崛起,成为欧洲最大的港口,证明了战略资产只有在国家手中才能发挥最大的价值。
对李嘉诚而言,时间已经不多了,7月27日是交易谈判的最后期限。如果他无法在“国家利益”和“商业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他将面临双重惩罚:向美国违约的罚款可能高达数十亿美元,而与中国的关系将彻底破裂,商业声誉也会受到致命打击。
这场港口争夺战,其实是全球旧秩序崩塌的缩影。当资本逻辑与国家安全发生冲突,当“在商言商”与“大国崛起”产生碰撞,李嘉诚的困境为所有跨国企业敲响警钟:纯粹的商业时代已经结束。
特朗普高呼“让美国再度伟大”,中国则在谋划“构建新发展格局”,两大经济体正通过产业政策、长臂管辖甚至军事威胁重新定义全球化规则。在这种世界格局下,那些还在幻想“左右逢源”的商人,将最终沦为历史的尘埃。
正如港媒那句尖锐的提问:“伟大的企业家,该站在哪一边?” 答案,已经写在了北京的审查文件、华盛顿的军舰演习,以及巴拿马民众的抗议标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