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到人工智能+:泡沫、投资与理性选择
回望2014至2015年,那场以“互联网+”为主线的投资热潮,至今仍让人记忆犹新。彼时,市场如潮水般汹涌,互联网+概念如日中天,无数企业借着这股东风,融资、扩张、上市,一时间风光无两。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而随之而来的,是产业链的飞速发展与完善,互联网科技深深渗透进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场狂欢的背后,是泡沫的推波助澜。泡沫,这个看似贬义的词汇,在特定时期却扮演了催化剂的角色,它让企业更易获得融资,有了资金的支持,企业得以投入更多于产能扩张与科研创新,最终,这些成果回馈社会,推动了整个行业的进步。
如今,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迎来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与当年的互联网+相似,人工智能+也伴随着泡沫的滋生。市场上,人工智能概念股炙手可热,投资者们纷纷布局,期待能在这片蓝海中找到下一个阿里巴巴或腾讯。然而,面对这一轮的新机遇,我却选择了止步不前。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我的理由有三。
首先,寻找便宜且低估的好公司变得愈发困难。在人工智能领域,高估值已成为常态,合理估值进场的机会寥寥无几。其次,行业格局尚不明朗,谁将成为真正的领军者仍是个未知数。在这样一个快速迭代的领域,选择站队无疑是一场高风险的游戏。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点,我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并不深入。投资的前提是理解,对于不懂的领域,我选择敬而远之。
那么,我的选择是什么呢?我选择了坚守我的舒适区——中药与券商。这两个领域,我熟悉、我了解,我能够找到那些被低估的好公司,并且我有信心它们未来能够给我带来稳定的收益。在投资的世界里,稳健与理性远比盲目跟风更为重要。
编辑
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当然,我的选择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没有投资价值。相反,我坚信这个领域将孕育出无数伟大的企业,改变我们的世界。只是,对于我个人而言,我更愿意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深耕细作,而不是盲目追逐热点。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在这场漫长的旅途中,我们需要的是耐心、智慧与坚守。正如巴菲特所言:“投资的第一条准则是不要亏损;第二条准则是永远不要忘记第一条。”在泡沫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投资原则,或许才是通往成功的关键。
“在投资的海洋里,宁愿错过一浪,也不愿被一浪打翻。”在这个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愿我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稳健之海,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