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费天元)8月22日,由上海期货交易所主办的“上期大学堂——从业人员强化班”走进产融服务基地活动在昆明举行,本次培训走进中国铜业有限公司,约40名期货公司铜板块分析师参会,多位专家就我国铜产业发展前景,期货期权工具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应用等话题进行交流。
据悉,自2018年上市首个期权——铜期权以来,上期所期权市场规模保持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17.01%。2024年,上期所期权累计成交26384.95万手,累计持仓32561.39万手,分别同比增长36.43%、35.99%。2025年上半年,累计成交15840.24万手,累计持仓16716.39万手,分别同比增长57.28%、25.02%。期权的非线性特点,给予市场充足的风险管理工具,企业可“量身定做”组合套保策略,保护企业稳健经营。
云南铜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剑辉结合企业操作实务,介绍了期货期权工具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运用。张剑辉表示,在公司面临的各种风险中,市场价格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市场价格的风险管理要坚持系统性、全面性、可量化、实时性原则。按照资产形成顺序,企业的市场价格管理体系可分为库存保值、日常保值、自产矿保值三部分,三种保值模式和产品涵盖了所有的价格风险,公司会根据具体的流动性和风险方向建立不同的风控模式。
安泰科资深专家何笑辉对铜市场行情进行了展望。何笑辉表示,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支撑材料,铜仍将获得一定的溢价估值,若不发生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则价格下方存在支撑。铜的长期上行趋势没有被破坏,但将呈现波动率放大状态,特别是短期美国各类政策、降息节奏等影响巨大。此外,要关注宏观配置类机构、量化CTA 等资本态度,可能导致铜价在不同阶段和高度对应着不同的驱动逻辑。
紫金天风期货研究所所长贾瑞斌判断,从供应端来看,中国2025年铜总供应1614.19万吨,环比增速7.16%。在构建的消费预期上,考虑到2024年的低基数表现,2025年同比存在明显的增长趋势。从精炼耗铜量来看,预计2025年耗铜量1601.1万吨,增速4.39%;从铜元素来看,2025年中国铜终端需求量2164.77万吨,同比增速4.44%。基于平衡表而言,2025年精炼铜过剩13.13万吨,铜元素供应短缺27.34万吨。
发言环节后,参会人员还参观了中国铜业企业文化展厅。参会分析师表示,近年来全球不确定因素叠加,产业客户对于精细化风险管理的需求持续增长。本次培训立足企业实际,帮助参会人员提升了运用期货期权工具服务实体企业的实践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发挥研究专业优势促进我国铜产业链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