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 24 年后,阿里巴巴再度面临重大转折。张勇在宣布“业务分拆,自负盈亏”后,亲自下沉掌舵集团寄予厚望的阿里云。与此同时,阿里两位永久合伙人——蔡崇信和马云,一明一暗,重回集团一线,试图帮助阿里解脱困局。
阿里再“换帅”,财务派“掌权”。
6月20日,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将卸任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重心放到阿里云,正面回应了前一日市场传闻。
同时,两位阿里老将“回归”一线——蔡崇信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吴泳铭将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同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上述变动将于2023年9月10日生效,过渡时间大约3个月。
也正是在四年前的这天,张勇接替马云出任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此后,在外部环境变化的多重挑战下,阿里步入煎熬的“低速期”,最近一个财年,集团营收增长只有3.5%。
接任“一把手”的蔡崇信,是马云以外的另一位永久合伙人。阿里创立至今,他作为集团“军师”,主导与钱相关的决策,如融资、上市、投资,多次帮阿里走出困局。伴随着马云19年“正式退休”,他也逐步淡出日常事务,任集团执行副主席。
而成为阿里最核心业务——淘天集团董事长的吴泳铭,曾在2015年退出一线业务管理,创办元璟资本,投身科技制造、医疗等领域的风险投资。
阿里变革加速,财务派老将坐镇后方,业务线分拆上市的预期正愈加清晰。
阿里“换帅”
这家成立24年的互联网巨头近期动作不断。
6月20日,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其将于今年9月10日卸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职务,不再同时担任两家公司董事长与CEO的职务,此后专职担任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专注阿里云的发展。
接替他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的是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同时,吴泳铭出任阿里巴巴控股集团CEO,并继续兼任淘天集团董事长。
从两名新上任高管的简历中可见,二人均为阿里巴巴创始人团队成员,并均拥有丰富的投资和企业培育经验。
其中,蔡崇信从1999年公司成立到2013年担任集团CFO,并在2014年带领公司在纽约上市,之后负责战略投资工作。
吴泳铭在近年转向投资之前,曾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担任过B2B、淘宝、支付宝等多个重要业务的首席技术官,领导构建了相关业务的底层技术架构;带领创建了集团的核心业务阿里妈妈平台,创新孵化了手机淘宝推动了集团的无线化。
张勇在全员信中表示,未来,阿里控股集团将成为面向未来的创新孵化器,探索、发现、孵化、培育更多创新业务,重构公司发展形态和想象力空间。
2023年过半,已有许多重大变化在阿里发生。组织架构调整,老将回归之余,前集团创始人CEO马云也在近期频频现身。
6月17日,马云公开出席“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决赛现场了解决赛情况。同期,阿里巴巴总裁迈克尔·埃文斯透露马云现在对这家公司的关心程度与他刚创立公司时一样。
另据晚点报道,5月下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召集淘天集团各业务负责人,开了一场小范围内的沟通会,认为“阿里电商应该回归淘宝”。
张勇“去了”阿里云
张勇的离任是为了专注阿里云业务,这一战略信号,阿里早有“预告“。
去年12月,阿里实施了一年一度的组织大调整,换下了三名合伙人,其中,最具关注的是变化是将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一号位张剑锋换下,由时任阿里CEO的张勇直接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并分管钉钉。至此,阿里云将成为阿里的重点培养对象一事,算是初现端倪。
3月28日,张勇再度发布全员信,正式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即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国际数字商业、菜鸟、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阿里云成为了“1+6+N”中的“1”,被正式提到第一位。
将张勇“下放“到阿里云亲自操刀,足见董事会对该业务板块寄予厚望。另一层面,或许也说明阿里云中尚无其他能够独挑大梁的人。
据悉,阿里云管理层变动较大,或与近年发展“不及预期“有关。
成立的13年内,阿里云更换过四次负责人,平均每4年换一次。第一任王坚和第二任胡晓明先后为阿里云打下基础,拥有了“亚洲第一、全球第三”的市场地位。
但第三任张剑锋担任总裁以来,仅在初任当年的第三季度,帮助阿里云实现了90%的收入增速,随后,阿里云就开始出现增速下滑,2022年三季度,增速首次降至个位数,只有4%。2023年第一季度,阿里云收入185.8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2.1%。
业内人士指出,在AI爆火之前,阿里云一度被视为集团中的“边缘业务“,在这次组织架构调整中,也是被拆分得最彻底的业务板块。
然而根据集团的最新规划,阿里云所属的云智能集团将引入私募资金为代表的外部战投,在股权和公司治理上形成一家与阿里集团完全独立的新公司,全面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并正争取上市。
一边是下降的增速,一边是拆分上市的期待,阿里云“压力山大”。
今年2月,中信证券在考虑增速和盈利能力后,参考亚马逊旗下AWS估值,给阿里云计算业务报出了约2000亿人民币的估值。这一数字,已低于市场预期。
同时,阿里云竞争对手众多,背后均由巨头坐镇。随着近期国内云计算价格战开启,行业开展了新一轮洗牌。华为云、天翼云、腾讯云和亚马逊AWS在背后虎视眈眈,分别占据着12.1%、10.3%、9.9%和8.6%的市场份额。
阿里云虽以31.9%的份额领先,仍无法忽视国内竞争对手的发展潜力,以及在技术和国际业务上难以超越的亚马逊AWS。此前曾有不少阿里云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阿里云之前 “只盯着 AWS”,现在,华为云是首要竞争对手。
而随着ChatGPT突然大火,被委以重任的阿里云“急匆匆”推出了AI大模型——通义千问,也引起市场广泛讨论与争议。
6月1日上午,阿里云再度发布了面向音视频内容的AI新品“通义听悟”,并正式公测,该产品可进行实时语音识别,实现对话的实时记录、多语言翻译、发言总结、提取PPT、内容规整等。
“未来阿里巴巴所有产品都将接入‘通义千问’。”在张勇的带领下,阿里云将如何自我革新,用技术和产品自证,值得市场期待。
蔡崇信“回来了”
作为现任阿里集团执行副主席的蔡崇信,是马云之外公认的“二号位”。
蔡崇信是阿里创始团队中为数不多的“高材生”。其出生于1964年,和马云同龄,具有美国纽约州执业律师资格,并拥有耶鲁学院经济学及东亚研究学土学位以及耶鲁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在加入阿里之前,其曾在纽约和香港分别从事税务律师和私募股权投资工作。
阿里创业之初,蔡崇信放弃风投机构的百万年薪加入马云,缔造了互联网圈一段传奇佳话。由此,他成为18罗汉外的第19号员工,带阿里走上了专业的融资之路,并长时间负责财务和投资方面的工作,也是“不用花名的阿里人”。
同时,他也是阿里集团仅次于马云的第二大个人股东。据报道,2022年其持股1.4%或3819万股ADS,按最新价格92.1美元测算,如未减持,当前持股市值大约3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246亿元。
阿里巴巴公告称,蔡的全球化经验和对宏观环境的洞察,对于集团进一步推进国际化是有力的支撑;他对集团发展历程的充分了解,对战略方向的把握以及对文化的传承,将会在未来帮助集团持续发展。
近年来,作为阿里基本盘的电商受到较大挑战,由此启动了“1+6+N”的拆分,希望各业务线“自负盈亏”。获财务与法律背景深厚的蔡崇信“回归”,将能护航盈亏不一的业务线独立分拆融资。
进度上,阿里预计盒马将在未来 6 到 12 个月内上市,正准备Pre-IPO 融资;被定义为“最有潜力”的阿里云,将在未来12个月内完成分拆上市;营收增长最快的菜鸟和也在积极进行上市辅导。
除了上述三个明确上市预期,公司海外数字商业集团也启动了独立融资,该业务上个财年同比减亏26%,不过仍在投入期。
在马云5月内部会传出的资料中,其指出淘天集团当前面临的竞争局势十分严峻。“以诺基亚和柯达举例,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
马云认为,阿里过去那些赖以成功的方法论可能都不适用了,应该迅速改掉,淘天在组织上应该进一步扁平化。他为淘天集团指出了三个方向: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
许多年来,淘天的流量和技术中台的支持,是连接阿里这个巨大有机整体的血与肉。如今,切割业务、召集老将、阿里急寻狼性回归,未来将如何解除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