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发布了支持房地产平稳发展的16条措施,据此我特意写了一篇文章来分析后期房地产的走势,并提示大家银行将迎来百年难遇的机会,当然银行现在是否追涨购买值得商榷。
这里面的逻辑其实非常清晰。当时正值房地产低迷时期,国家等于是给房地产市场打了一针强心剂。我们知道房地产销售与银行贷款是直接挂钩的,银行以此为契机涉入房地产行业,不仅可以捡到便宜的优质筹码,还可以为后续的发展蓄力。
当然这中间最核心的问题是,靠房地产拉动经济的老路已经走不通,中国房地产已经到了彻底革新的关键时刻。这一点在我2018年的文章中已做过详细分析,时至今日,从国家对房地产的政策来看,与我当时的预测一致。
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我认为是银行出手的绝好时机。一方面,银行业如果一味坚持原有的发展模式,必然无法适应新的形势;另一方面,银行将钱投入到公租房,不仅可以解决年轻人的住房问题,还可以获得稳定的收益率。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获取不错的效益,而且优质资产在手,后期即使需要变现,这筹码也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我认为未来房地产发展趋势就是国有化、去金融属性化。
因为只有这样,房地产市场才能重新盘活,银行也能赋予自身全新的投资价值,这可以说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从发文到现在,不过半年多的时间。从近日消息来看,我当时预测的这种模式,已经在深圳落地。
据了解,今年以来,深圳进一步加大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筹集力度,稳妥有序地推进城中村保障性住房品质化安全改装提升工作,为民众提供更多高品质、可负担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从深圳官方发布的消息来看,预计到2035年,全市保障性住房覆盖人群将达到500万人,约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6%。
此外,从深圳市政府官网的公开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市城中村住房租赁社区运营服务商是深圳市属国企人才安居集团旗下的安居微棠住房租赁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为了推动项目的进行,人才安居集团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共5家金融机构签署了5000亿的合作协议,国企承接单位与银行强强联手,共同推动房地产行业的大改造。这与我们之前的预测完全一致,即银行与房地产结合,房地产朝国有化、去金融属性化的方向发展。
随着深圳打响第一枪,现在房地产行业的改革已经成功开启。深圳市住房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深圳市政府将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给予改造后的城中村保障性住房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并一再强调改造之后租金以不涨为原则,并妥善解决搬迁、学位等诉求。可见深圳这次对房地产改造已经是做好了全方位的准备。
我们知道,深圳一直都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城市,也是城市发展的标杆。所以接下来,类似的操作大概率会在全国各地上演,相应的银行也会迎来新的机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举起房地产改造的大旗,金融服务于实体,服务于人民才能落到实处。下一步将公租房变成打包的REITs(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产品,然后去上市也是很好的退出途径。而且这是符合多方面利益的:一是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给予买不起像深圳这样一线城市住宅的打工族高品质的居住条件;二是政府这边也能拥有相对稳定的税收;三是政府公租房公司和银行不仅拓宽了营收的渠道,还可以获得更多的优质资产。
虽然当下深圳这个事情引来了非常多的争议,主要根源还是各方的利益诉求不同所致。
但毋庸置疑的是,房地产的老路子是彻底行不通了,现在争论国家是否会放水救楼市没什么意义,深圳这种模式才是正解!不仅可以稳住人才、稳住房价、稳定租房市场,还可以增加财政收入,盘活房地产市场,同时也带动了相关的地产产业链企业、银行等一扫之前的阴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所以现在房地产新的模式已经开启,在我看来,相应的黑色系大宗商品的机会也会到来,大家可以提前关注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