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变局,数据比言辞更具说服力。2025年8月,WTO最新报告显示,仅半年时间,中美贸易摩擦已导致全球贸易总额同比下降3.2%,而加拿大出口损失增幅高达18%。国际局势的每一次风吹草动,已经不再只是表面新闻,而是深刻影响着每个国家利益的根本博弈。
时钟回拨到2025年4月,美国对华发起新一轮关税攻势。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正式宣布,计划对中国高科技、原材料等重点领域商品加征高达25%-50%的新关税,并给出90天的缓冲期。美国国内对此并不看好。摩根大通发布报告指出,若美国继续加码关税,预计美本土制造业净利润或将在两个季度内下滑7.5%,而相关产业链就业岗位流失将超过30万。
中国方面反应迅速,商务部立刻启动反制程序,核心措施是对美稀土出口加强管制。稀土,这个在全球高端制造业不可替代的战略资源,成为中国对美博弈的杀手锏。美国国防部早在6月的一份公开评估中强调,如果对华稀土进口被切断,两年内美军相关武器系统核心部件生产将无法持续。美国相关企业如通用电气、特斯拉等,纷纷向白宫递交请愿信,要求缓和对华政策。
8月12日,90天缓冲期到期。特朗普政府最终选择让步,宣布暂停进一步加征关税,并与中方达成临时谅解协议。美国媒体普遍解读为“体面认输”,CNN头版评论认为,特朗普团队已意识到,继续对抗只会加重美国经济承压。在全球资本市场上,这一转折带来短暂的提振,道琼斯指数当日上涨1.8%。
聚光灯下,加拿大的境遇比想象中更为尴尬。G7峰会后,加拿大政府在国内强硬力量推动下,宣布对美国科技巨头开征数字税。美国方面反应激烈,暂停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并威胁对加拿大汽车和木材等关键出口加征惩罚性关税。加拿大经济对美依赖极深,2024年全年对美出口额占GDP比重高达19.8%。能源方面,加拿大原油几乎全部通过美国管道系统出口,能源独立能力极其有限,导致加方在战略博弈上毫无回旋余地。
面对美方强压,加拿大政府一度强硬表态,后又迫于现实压力被迫低头。多伦多《环球邮报》披露,加拿大总理卡尼在7月的内阁会议上明确表示,“不惜代价也要维护对美出口安全”。但一味向美国示好并未换来实际好处,反倒引发国内产业界强烈不满。
与此同时,加拿大又对中国出招。2024年10月,渥太华宣布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100%关税,对钢铁和铝加征25%惩罚税,并以“国家安全”为由,要求中国企业海康威视退出本地市场。2021-2023年间,加拿大对华出口油菜籽数量激增,占中国进口总量近四成。中国国内油菜籽种植者因此连年亏损,利益受损。
2025年8月12日,中国商务部发布三项对加反制措施:一,对加拿大油菜籽征收高达75.8%的反倾销保证金,涉案金额达34.7亿美元;二,对加拿大及日本卤化丁基橡胶产品实施反倾销税;三,启动针对加拿大豌豆淀粉的反倾销调查。中国这一系列动作直指加拿大经济命脉。
油菜籽是加拿大农业的支柱产业,2024年出口中国市场的总量占其出口总量近60%。中国市场一旦收紧,加拿大农民首当其冲。加拿大农业协会公开数据表明,2025年第一季度,加拿大油菜籽相关产业收入同比下滑22.6%,近15%的种植户面临破产风险。与此同时,澳大利亚等供应商迅速填补中国市场空白。澳中油菜籽贸易量在8月环比增长超210%,形成对加拿大的双重压力。
卤化丁基橡胶广泛应用于汽车、医药行业。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国。加拿大对此产品的出口依赖中国市场,反倾销措施实施后,加出口企业订单锐减,企业普遍陷入裁员与亏损。
豌豆淀粉虽为相对小众的农产品,但其高附加值一直是加拿大出口的新增长点。中国立案调查后,加拿大相关企业股票在多伦多股市应声下跌。多维冲击下,加拿大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同步承压。
内外交困成为形容加拿大现状最贴切的词汇。美国方面,特朗普在公开场合多次放话“考虑吞并加拿大”,虽然带有个人色彩,但反映出美加关系的微妙变化。美国对加拿大钢铁、铝、木材等关键产业曾多次加征关税,迫使加拿大只能在规则间缝隙中“求生存”。
加拿大国内,农民、工会、制造业协会持续抗议政府对外政策失误。最新民调显示,卡尼政府支持率降至近五年最低。特鲁多政府因对华政策失误、对美无力应对最终下台,卡尼面临重蹈覆辙的风险。加拿大媒体普遍认为,继续在中美之间摇摆只会让国家利益受损,建议政府“回归理性,重启对华对话”。
加拿大与中国的贸易纠纷并非一朝一夕。从2019年孟晚舟事件至今,加拿大对华政策始终摇摆不定。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加拿大出口中国的油菜籽、橡胶、豌豆淀粉累计下降35.3%。国内相关产业损失严重,农民收入锐减。
全球视野下,中美加三角关系已成为国际贸易格局重塑的缩影。美国试图通过关税政策重建制造业,却屡屡遭遇产业链反噬。中国利用稀土等关键资源,精准打击美国软肋。加拿大则在夹缝中难以自保,既得罪了中国,又未能讨好美国。全球供应链重构加速,在新能源、粮食、原材料等领域,区域合作、替代市场、供应链多元化成为新常态。
WTO、IMF、联合国贸发会议等国际组织多次发出警告:贸易保护主义升级将导致全球经济长期低迷,发展中国家损失最为惨重。2025年8月,全球制造业PMI指数再创新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中国以稳健姿态积极参与多边规则制定,推动构建公平、开放、包容的贸易新秩序。
加拿大的选择不仅关乎自身经济,更是全球新秩序下的典型样本。渥太华若不能调整战略,或将在国际经贸体系中边缘化。中国的反制措施也在提醒所有国家:损害中国利益,必将付出代价。美国的“体面认输”并未终结贸易摩擦,反而让全球更多国家重新思考与中国的关系定位。
各国开始重新评估产业链安全与市场多元化。东盟、南美、非洲多国加速与中国的贸易谈判。2025年8月,中国与巴西签署新一轮农产品合作协议,进一步削弱加拿大在中国食品供应链中的地位。
各路资本也在悄然转向。国际信评机构惠誉(Fitch)8月最新报告指出,未来12个月中国市场吸引外资规模有望同比增长9.5%,而加拿大吸引力下滑6.2%。资金、技术、订单都在用脚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