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很多网友都在抱怨银行对储户取款时询问资金用途越来越不满的时候,一个疑似银行工作人员的网友也表示十分不满。
先是一位网友质疑银行对储户取款时询问资金用途是否必要,一位疑似银行工作人员的网友11月13日回复表示,“我TM根本就不在乎你们有没有被骗。要不是反诈中心罚款通报,鬼在乎你们钱从哪儿来,上哪儿去。每天手头上的现活都干不完,还得应付一群官老爷和巨婴,真TM贱啊!”
随后有网友表示,看样子这是一位银行工作人员,“他只是用‘朴实的语言风格’说了实话。”
近年来,因为反诈工作的需要,银行对储户取款、转账等个人行为的询问已经变得越来越复杂,近期有不少网友质疑这么做的必要性,也有媒体发出类似的质疑,认为银行在储户取款时要求储户“自证清白”是很没有必要的。
除了银行账户之外,还有电信方面,一些用户反映自己的手机号码动辄被冻结,无法使用,而电信运营商方面给出的理由也经常就是反诈的需要,触发了反诈机制等等。
比如有网友说,他因为工作需要,在机场接了一个境外客户的电话,而被判定为有被诈骗的风险,于是紧急联系他,而他在接完这个电话之后,就上飞机了,按照航空公司的要求关机了,所以没有接到反诈中心的电话。而这又被认定为他已经被诈骗了,于是紧急联系了他的家人,让家人抓紧与他联系,以免他遭受进一步的损失。
等到他下飞机开机的时候,发现未接的家人来电达到几十个,他打过去之后,家人都以为他出什么大事了,他告诉家人没事之后,又按照要求,打电话给指定的反诈电话热线,说明情况,才避免了他的手机被停机。
而且,按照现在的反诈工作要求,任何一个地方的公关机构在发现蛛丝马迹之后,都可以直接通过当地电信运营商将一个千里之外的人的手机号码停机,只有当事人在电信运营商门店解释之后,并且得到运营商门店负责人的认可之后,才能发函给这个公安机关,解除风险预警,然后恢复正常使用。
如果碰到这种情况的人很少,而且还有切实证据,那么问题还不大,但许多网友反映,都是莫名其妙就突然发现自己的手机号码停机了,或者是银行账户被冻结了。
甚至有网友说,因为一些金融相关业务和资金往来,导致他的银行账户短时间内被反复冻结,不得不一趟又一趟地去银行解释。
而银行在接到类似的解释之后,还无权直接解除冻结,必须要上报公安部门,等公安部门上门详细了解情况之后,才能解除冻结,恢复正常使用。
也有网友认为,这本身是一个成本收益的问题。如果说,这么严格的查询乃至动辄冻结储户账户,能够有效防止诈骗的发生,那么确实是可以的,但问题是,这么做真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防止储户被诈骗?
假如说,每一百个被查询或者被冻结账户的储户中,有一个因为这样严格的措施而避免了被诈骗,那么就等于有1%的储户存在被诈骗的可能。而如果出现这么高的被诈骗的可能性,可能就不是银行这种询问和冻结账户能够解决的问题了。
即使这种严格的防诈措施确实能防止1%的储户被诈骗,那么也意味着其他99%的储户为此而分担了那1%的人被诈骗的成本,是否合理,是否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