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关于“百保君爆雷”在社交媒体上持续发酵。
据了解,百保君是一个健康服务垂直搜索引擎,主要通过微信小程序获客,官网显示:百保君于2020年10月由众安科技孵化成立。众安科技是中国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保险的子公司。
原办公地9月时已人去屋空
记者加入了一个200多人的“百保交流群”。群内,不断有用户发问到底如何领卡。比如其中一位用户就表示:“怎么办?只给发了8张卡,还有42张卡无法提取。”
这样的交流不只在这一个群里出现。在另一个近百人的百保交流群中,有人回应说,平台9月底更换了供应商,更换完供应商就会恢复正常领取节奏。但更多人的猜测是——“平台跑路了”。
11月14日下午,记者来到百保公司官网披露的地点。
楼下大厅有电子显示屏,上面列示了楼内的办公企业,但记者并未在其中看到百保公司的名称。在听到记者咨询百保公司情况后,物业人员称该公司“早就搬走了”。
前台接待处的工作人员告知,百保公司在9月份房租到期后就搬走了。
11月14日,原办公地点空空荡荡
记者同时还拨打了百保公司官网给出的联系电话,但被告知其已欠费停机。该公司2024年年报中披露的手机号码,则是空号。
“权益产品+高额返还”套路用户
记者结合用户爆料及查阅百保君微信小程序,发现百保君通过“购买权益+超额返还购物卡+高额积分奖励”的模式获客,暗藏的问题隐约可见。
多位用户对记者透露,目前百保君已经被立案。记者也从经侦部门获得证实,“刚刚立案,现在可以交材料过来。”一位工作人员称。
同时,记者联系百保君创始人、CEO李雪峰,截至发稿,对方尚无回应。记者亦联系众安保险,截至发稿暂无回应。
用户集中投诉
百保君用户李先生对记者说,他于9月8日购买了“健康权益-护心保障190版”,购买了10份,产品到期日为10月11日,但直到现在也没有拿到购物卡。
用户陈小姐对记者说,她9月5日同样购买了“健康权益-护心保障190版”,购买了10份,产品到期日为10月8日。
记者调查发现,今年10月以来,某平台上集中发布了24条针对百保君的投诉,均指向到期不能返还购物卡的问题。
另一用户也表示,其于6月20日购买了200份百保君“护理保障430权益”,6月22日购买了100份百保君“护理保障430权益”,但承诺到期返还的购物卡至今没有领到,合计300张面值100元的购物卡,价值总计30000元。
另外,有用户表示,百保君于2022年就上线了权益产品/服务,具体“爆雷”时间则是今年9月。
律师说法:高额返利模式往往不可持续
对于百保君相关投资人涉及的数量和金额,目前暂没有明确消息。
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多位律师,对投资者提出建议。
北京市京师律师事务所孟博律师表示,天上不会掉馅饼,消费者应该提升风险意识,提高甄别能力,避免因贪图小便宜而掉入消费陷阱。如果不慎遭受骗局,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证据是维权的关键,建议消费者保存好相关证据,以便维权。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德恒新加坡办公室执行主任闫泽娟律师在受访时对记者表示,购买产品的时候一定要聚焦产品本身,切勿为了一些小的利益购买违法违规产品,一旦发现金融机构存在承诺保险合同以外利益的行为时,要收集好证据,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等主管机构进行举报。
康德智库专家、北京市京师(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权益合伙人李文玲律师表示,百保君兑付危机再次验证了“高收益、低风险不可能同时满足”,这是投资领域的基本常识。投资者需充分认识风险与收益的匹配性,保持投资定力,避免盲目跟风,谨慎选择理财平台,多方获取信息,理性分析判断,不轻易相信高收益承诺。
来源:第一财经、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