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罗斯在稀土领域的动静引起了不少关注。11月初,普京发布了指令,要求内阁在12月1日前制定出稀土和稀有金属的开采和生产路线图。这个决定有些突然,但仔细一想,又不难理解。就在不久前,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刚从中国访问回来,飞机一落地,克里姆林宫就开始行动了。这似乎是在暗示俄罗斯要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稀土对于俄罗斯的军工产业至关重要,导弹导航、战机发动机等都离不开这些原材料。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近四年,俄罗斯的稀土需求量也从800吨猛增至1500吨,但产能跟不上,生产线出现了瓶颈。俄罗斯本身有丰富的稀土矿资源,储量超过3.5亿吨,其中阿穆尔州就有1.2亿吨。但是,俄罗斯在稀土的加工和提纯技术上存在很大短板,90%的原矿仍然需要送到中国进行加工。普京这次指令,显然是要补齐这个短板,增加国内的技术储备,以确保在战略上有更多的自主选择。 全球稀土市场本来就非常动荡,中国限制出口后,美国、欧盟和日本都感到压力山大,俄罗斯此时采取的措施似乎也别有深意。稀土其实就是一些化学元素,在军工领域,像钕铁硼磁体、铈锆复合材料等应用非常广泛。近年来,俄罗斯的军工系统面临巨大的压力,苏-57战机的产量减少了27%,T-14坦克的交付进度也一再拖延,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就是稀土供应出了问题。
乌拉尔车辆厂的生产进度被耽搁了好几次,工人没有工作可做,生产线停摆。俄罗斯自然资源部早就指出,国内虽然有丰富的矿藏,但从采矿到提纯的整个产业链都存在技术难题。俄罗斯在稀土加工领域的专利和工程能力都不强,国内从事这一行业的工程师只有约1200人,而且大多数都是临近退休的老专家,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领域,科研团队的缺口很大,技术追赶起来也很困难。 俄罗斯政府早就估算过,要实现全流程的自主稀土产业,至少需要投入200亿卢布,这还不包括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的额外开销。虽然政府推出了免税和研发补贴等政策,民间资本依然谨慎投资,高科技产业的吸引力还远远不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俄罗斯是一个资源大国,但在技术方面却相对落后。卖原矿比较容易,但要卖高附加值的加工产品却很困难。利润和话语权都掌握在别人手里,这种局面让人十分不安。普京这次指令的核心,就是要解决这个技术瓶颈,强调要加强本土的稀土提纯能力,开发远东的矿区资源。 阿穆尔州的稀土资源丰富,靠近中俄边境,交通便利,一旦物流畅通,经济活动将会非常活跃。普京还提到,要加强中俄朝边境的联通,建设多式联运中心,包括现有的两座中俄铁路桥和计划中的新图们江公路桥,并且设定了2026年必须投入使用的目标。这不仅仅是为了稀土的开采,也为中俄的整体经济合作铺平道路。 全球稀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供应国,其加工产能占全球的80%以上。今年,中国为了回应美国的关税政策,限制了稀土和相关设备的出口,这让美国、欧盟和日本都感到了压力。美国已经投入50亿美元用于加州矿区的升级,欧盟也提供了120亿欧元的支持,瑞典的稀土项目已经开始动工,而日本则在越南和印度建设新的供应链节点。各国都在加速布局,生怕在全球竞争中被卡住脖子。 尽管俄罗斯的稀土储量位居全球前列,但它的产业链起步较晚,技术和资金都跟不上。普京深知,战争拖得越久,制裁压力越大,如果没有自主的稀土加工能力,局面将会更加艰难。因此,普京这道指令的目标是到2030年大幅提高俄罗斯稀土的自给率,稳住军工系统的供应链。 普京这道指令看似是技术补课,但实际上反映了俄罗斯战略的转向。在克里姆林宫官网上公布的任务清单中,已经明确要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内阁要完成这一蓝图的制定。开采和生产的各个环节都要全面覆盖,重点要放在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应付眼前的需求。俄罗斯的稀土需求量将继续翻倍,从导弹到坦克,军工产业的支撑都离不开稀土。 在苏-57战机的导航系统中,缺少钕元素会导致飞行不稳定;T-14坦克的发动机中,铈元素不足就会导致动力不足。随着西方的技术封锁,俄罗斯不得不转向中国进口加工品,但这种模式的风险也很大。虽然原矿的出口量可以与中国的加工产品形成互补,但过度依赖任何一方都不安全。 普京的指令强调了“自主可控产业”的重要性,到2030年,自给率要大幅提高,避免在关键材料上受到制约。资金分配的规划已经明确,40%的资金将用于修建矿区的路桥,30%将用于建设冶炼厂,20%将投入新材料的研发,10%将用于人才引进。 环保问题也被高度关注,尤其是西伯利亚和北极圈的矿区,生态脆弱,开采过程中容易造成污染,恢复周期长。绿色和平组织的俄罗斯分部早已发出警告,如果没有配套的技术和监管措施,国际压力将随之而来。 关键设备仍然需要依赖进口,其中30%的设备来自中国、日本和德国,前期的外援将是不可避免的。但普京的计划是通过短期的合作,为长期的自主发展铺路。俄罗斯战略研究所也指出,稀土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项目,更是关乎国家主权的战略工程。俄罗斯希望从一个原料供应国转型为一个加工大国,重新获得在稀土产业中的话语权。 这项指令与米舒斯京访华的时间点非常契合,访华归来后不久,普京就签署了指令,外界敏锐地察觉到,这不仅仅是与中国的合作,更多的是对未来的保险。普京深知,中俄关系非常稳固,但地缘政治上,走多条路总是比单一依赖要更加安全。 俄媒塔斯社爆料称,这道指令是在东方经济论坛后开始酝酿的,米舒斯京访华也是顺势而为。俄罗斯还透露,正在考虑与美国在稀土领域展开合作,尽管目前由于乌克兰问题的悬而未决,合作的前景还不明朗。中国稀土协会预测,中俄的资源互补将在未来几年内继续,双方通过资源交换技术将实现双赢。但俄罗斯显然不满足于此,它希望在稀土产业中掌握主动权。 全球的稀土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国都在争夺供应链的控制权。中国一旦收紧出口,其他国家将不得不重新调整供应链。美国、欧盟和日本都在积极推动本土矿区的发展,而俄罗斯也不甘落后,尽管技术和产业链仍有差距。普京的指令表明,俄罗斯正在紧急补课,未来几年将是关键的调整期。如果错过了这一窗口期,俄罗斯将不得不继续依赖外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