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消息显示,近日俄罗斯媒体曝出一条重磅消息:俄总统普京已经批准了一份指示清单,要求政府内阁在12月1日前提交一份计划,用以批准“稀土开采和生产的长期发展路线图”。这项任务由刚刚访华归来的俄总理米舒斯京亲自督导,显示出高层对这一领域的高度重视。
俄媒指出,普京制定这项计划的核心目标,是要实现稀土产业链的全面自主,从而进一步减少对中国和美国的依赖。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文件并非像平常的政策那样仅仅“鼓励研究”,而是要求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罕见的紧迫感暴露出俄罗斯对战略资源自主性的深切焦虑。
实际上,俄罗斯的稀土资源并不匮乏。根据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10月披露的数据,俄罗斯境内已探明18处稀土矿床,储量超过2800万吨,理论上足以跻身全球稀土储量的第一梯队。然而,这些巨量资源长期埋藏在冻土层下,实际开采量不足储量的2%,精加工能力几乎为零,导致俄罗斯90%的稀土仍需依赖进口。在俄乌冲突后西方制裁加剧的背景下,这种尴尬状况让莫斯科倍感压力。
普京在9月的东方经济论坛上曾公开表示,“稀土是提升经济竞争力的重点领域”,并强调产业链应“从开采延伸到高科技产品制造”。这句话背后反映出俄罗斯对资源主权受限的高度警觉。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也曾警告,如果稀土开发不足,可能会“威胁国家存续”。有分析认为,俄罗斯担心如果中美关系出现阶段性缓和,自己可能成为“中美欧三方博弈中的孤立方”。不过,这种可能性并不大,从中国历来的做法来看,中国从未明确“站队”任何一国,尤其是在美欧矛盾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更不会偏向俄罗斯或美国。
普京与中国交往多年,两国关系日益紧密,只要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中国在稀土领域不会故意卡住俄罗斯的脖子。对此,普京心中有数,因此他的决定并非出于对中美联手的担忧,而是着眼于俄罗斯的长远战略利益。他的战略考量至少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应对美国战略压力的升级。俄乌冲突后,西方的技术封锁让俄罗斯深刻认识到供应链自主的重要性。稀土是导弹制导系统、隐身涂层等军工技术的核心材料,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年4月,美国与乌克兰签署矿产协议,以重建基金换取乌克兰境内稀土开采权,直接触及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这一举动彻底打消了莫斯科对美俄合作的幻想。此前普京曾提出,在关系正常化后联合开发稀土,但在制裁铁幕之下,美国反而加速与乌克兰绑定资源合作,俄罗斯不得不承认,依赖西方技术或市场的时代已经结束。
其次,是中美关税战带来的警示。近年来,中国通过出口管制和技术壁垒彰显稀土话语权,让欧美感受到“卡脖子”的威力。这种示范效应引起多国关注,甚至美国也宣布要在1-2年内实现稀土自给,并拉拢盟友组建“稀土联盟”。若俄罗斯再不行动,可能会被永久排除在战略资源的游戏之外。
第三,是推动经济转型的野心。普京要求“从矿石到高科技产品”的全产业链发展,显示出俄罗斯摆脱单纯资源出口模式的决心。自然资源部数据显示,俄罗斯的稀土储量足够满足国内数十年的需求并出口。如果成功实现产业转型,不仅可以摆脱对能源出口的依赖,还能在万亿级的新兴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异常严峻。要建立独立的稀土产业链并不容易,俄罗斯面临系统性难题。首先是技术差距巨大。中国在稀土提炼技术上领先全球数十年,仅分离提纯环节就涉及上百项专利。俄罗斯长期偏重原材料出口,高纯度稀土加工几乎一片空白。即便加大研发力度,也面临人才断层问题——苏联时期的稀土研究团队已解散,新一代专家培养非一日之功。绍伊古直言:“我们既缺技术,更缺熟练工程师。”
其次,资金压力同样巨大。西方制裁使俄罗斯融资渠道受限,而西伯利亚和远东的矿床大多位于永冻层,开发成本远高于常规项目。全球稀土价格波动剧烈,除非国家强力投入,民间资本难以承担长期亏损。俄罗斯国家矿业协会估算,建设一座年产万吨的稀土厂需要投入50亿美元以上,而当前俄财政已被军费开支长期消耗。因此,尽管普京强调“不惜代价”,资金来源仍是大难题。
再者,时间窗口正在迅速缩小。如果俄罗斯在未来五年内无法形成稳定产能,可能会陷入“有矿无市”的尴尬局面——全球稀土市场一旦格局固化,俄罗斯产品将难以进入,错过产业黄金期。业内专家普遍认为,俄罗斯最现实的路径仍是作为“初级产品供应商”。毕竟,从矿山到高精度磁体需跨越材料学和精密制造等多个高技术门槛,而这是俄罗斯工业体系的弱点。真正的机会或许在于利用环境标准优势,吸引东亚技术合作,先在中低端市场站稳脚跟。
当然,普京的指令并未完全排斥国际合作。路线图强调“自主可控”,但俄媒透露,政府内部仍在讨论与中国进行有限度合作的可能性。归根结底,俄罗斯的稀土焦虑,反映的是大国地位保卫战。普京急发命令,意在试图在资源领域复制其在核能和军工领域取得的“自主神话”。若成功,俄罗斯将获得三张王牌:一是抵御西方制裁的经济盾牌;二是在美欧谈判中增加地缘筹码;三是推动远东地区经济开发的引擎。但若失败,则可能陷入“资源诅咒”的升级版——坐拥丰富矿藏,却受制于人。
普京的这项命令再次说明一个道理:在国际事务中,没有永恒的敌人或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唯有掌握资源和话语权的国家,才能在谈判桌上占据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