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最近为了给美国总统特朗普道歉,做了一件让人颇感无奈的事情。虽然道歉的原因并不是什么大事,仅仅是因为一则反对关税的政治广告,但这则广告却让美加两国这对北美老盟友的贸易关系变得更加紧张,原本就已经不太和谐的气氛,现在几乎完全没有缓和的可能。
这则广告的背后,是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道格·福特。福特是个直言不讳的人,还是保守党的政治人物,有时外界甚至把他和特朗普比较。其实,他投放这则广告的初衷并不难理解。安大略省是加拿大经济最为重要的省份,随着美国加征关税,省里的制造业和农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很多企业面临困境,作为省长,他当然要站出来为本省的利益发声。
然而,福特的做法却让人难以理解。他在广告中直接引用了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话,指责关税会导致贸易战和经济灾难,这显然是在针对美国现行的关税政策。本来以为这只是一次地方层面的抗议,没想到事情闹得这么大。广告一发布,特朗普就爆发了,立刻宣布要提高加拿大商品的关税,还暂停了正在进行的美加贸易谈判。
卡尼其实早就预料到可能会出问题。他曾经和福特沟通过,明确表示不希望这则广告播出,可惜福特依然选择了投放。面对突如其来的局面,卡尼只能亲自去处理这场危机。在韩国参加亚太峰会时,他趁着韩国总统主持的晚宴,私下向特朗普道了歉。直到周六,卡尼才正式在记者采访中确认了这次道歉。
有人可能觉得,一则广告至于让两国关系紧张到这种程度吗?其实,问题并不在广告本身,它只是一个导火索。美加两国在关税问题上的积怨由来已久。美国这些年一直推行“美国优先”的贸易政策,为了保护本国的产业,频繁加征关税,包括对加拿大在内的盟友。早在钢铝关税问题上,加拿大就曾经愤怒反击,采取了反制措施。
这次广告事件,正好触碰了特朗普政府的敏感神经。更麻烦的是,加拿大国内对这件事的反应也非常激烈。一部分人支持福特,认为应该强烈反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不应该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产业被欺负。但也有很多人批评福特,认为他的做法过于激进,明明可以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却非要采取这样强硬的方式,最后导致国家遭遇经济报复,得不偿失。卡尼和福特的立场正好相反。作为联邦总理,卡尼需要考虑整个国家的外交和贸易大局,因此他只能选择道歉和妥协;而福特作为地方省长,更多地关注的是安大略省的局部利益,想通过广告给美国施加压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加拿大在应对美国贸易压力时,内部尚未达成一致,这使得后续的解决更加困难。
在美加贸易僵局还没有缓解之际,里根基金会又插手其中,让加拿大陷入了双重被动。里根基金会发布声明,表示广告歪曲了里根的原意,且未经他们授权,甚至考虑采取法律行动。这原本是一起贸易冲突,但现在又变成了法律纠纷,使得卡尼政府的麻烦更加复杂。
而最受影响的,还是加拿大的企业。美国不仅加征了关税,还威胁要在现有基础上再加10%。不少企业已经开始感到不安,尤其是汽车行业,出口成本大幅增加,一些中小企业甚至暂停了对美订单。农业方面也不好过,小麦对美出口量大幅减少,农民们对未来的生计充满忧虑。不得不说,不知道福特当初在投放广告时,是否考虑到这些企业会因此受到牵连。
特朗普虽然接受了卡尼的道歉,但态度并没有软化,反而继续坚持自己的立场。他说广告“完全颠倒了事实”,甚至硬说“里根热爱关税”,完全否认了广告中的观点,并明确表示美加贸易谈判不会重启。很明显,仅仅一句道歉是无法解决问题的,特朗普希望加拿大采取实际行动,但如何行动,卡尼显然没有明确的方向。
回顾整个事件,这则广告引发的风波,实际上是美加长期贸易矛盾的缩影。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与盟国利益之间的冲突,早就存在,而这次事件仅仅把这个冲突暴露了出来。对加拿大来说,当前的处境非常棘手:一方面需要应对里根基金会的法律争议,另一方面要平息国内的反对声音,还得想办法让美国回到谈判桌上。福特的激进做法,最终没有帮助到产业,反而增加了不少麻烦。卡尼的道歉虽然表现出了善意,但并没有换来美国的让步。
毫无疑问,这次事件也给其他美国盟友敲响了警钟,未来与美国打交道,光靠强硬的抗议或一味妥协都不能解决问题。美加能否破局,关键还是要看双方能否放下对抗心态,坐下来进行实际的谈判。毕竟,贸易战没有赢家,最终受伤的还是两国的普通民众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