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澳洲的黄金市场可是上演了一出“过山车”大戏,10月22日那天,黄金价格直接跌了6.8%,创下12年来最大跌幅,跌到了每盎司4082.35美元。
要知道之前金价一路涨,今年以来都涨超50%了,还摸到过每盎司4396.60美元的历史高点。
前期那些排队几小时抢黄金的澳洲人,这下可有点坐不住了,刚入手的资产就面临缩水,换谁都得慌。
不过在这场暴跌之前,澳洲的黄金市场可是另一番热闹景象,悉尼马丁广场的ABC黄金公司门口,还有其他城市的贵金属经销商门前,全是排队的人。
本来想拍张照片记录下,结果发现队伍拐过街角,还绕到旁边建筑的咖啡馆门口,甚至把其他商铺的入口都堵了,上周五就有Reddit用户晒出ABC公司的现场图,评论区里全是惊叹的声音。
ABC黄金公司的总经理乔丹・埃利西奥说,过去两周他们被逼得延长营业时间,还特意招了5个新员工。
他说平时门店外偶尔排长队不奇怪,但“这种持续好几周、店铺没开门就有人来排队的情况,真是从来没有过”。
而且他还补充了个更有意思的事,跟线上开通账户的“数字队列”比,线下这些排队的人根本不算啥,“客户活动的增长,在线上方面已经超过了实体店购买的人数”。
这波抢购潮还赶上个特殊节点印度教的排灯节,尼泊尔裔澳大利亚人普拉卡斯就说,他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买黄金,但从没见过今年这样的场面,还有不少顾客承认,一周内去了店里好几次。
他们买黄金的理由也挺实在,有个男士说“碰到冲突或者危险的时候,黄金最靠谱,纸币说不定就涨涨跌跌甚至没用了”。
他妻子还补充“我们买得不多,毕竟是退休人员,这就是我们的理财办法”。
可谁能想到,刚抢完没几天就迎来暴跌,而且这次暴跌不是小打小闹,是12年来最大的一次。
夜间市场里,大量黄金被抛售,后来才知道,主要买家其实是各国央行和投资机构,他们这么做一是为了“获利了结”,二是觉得现在金价已经暂时到顶了。
前期那些跟风抢购的个人投资者,尤其是退休夫妇这样的,怕是最有体会,本来想靠黄金稳一点,结果遇上这么大的跌幅。
金价这么一跌,网上的讨论直接炸开了锅,有网友看到之前抢购的新闻就困惑,“现在生活成本都这么高了,还排队买黄金?”
还有人更直接,“明明可以买黄金ETF,为啥非要费劲排队买实物黄金?”我也觉得这话有道理。
ETF不用跑门店排队,交易也方便,还不用操心储存的问题,个人投资者买实物黄金,确实多了不少麻烦,怀疑论者更是早早就放话,说这就是泡沫要破的前兆。
有网友说“要是几个月前买,还算是聪明的投资,现在才入场,太晚了”,还有人补充“大家都跟赶火车似的去炒作,这不就是泡沫要破了吗”。
不过有意思的是,就算暴跌了,澳洲的淘金热好像也没完全退下去,还是有人在关注黄金,这种矛盾的情况,也让市场更热闹了,不光网友看法不一样,专家和机构的观点也分裂了。
澳大利亚联邦银行周二发了份投资者报告,说澳洲是全球第三大黄金开采国,也是黄金储量最大的国家之一,这次金价上涨肯定能让澳洲经济受益。
他们还分析,这种受益会通过两种方式传达到经济里,一是国民收入增加,二是投资增长。
而且本财年黄金收益预计能到600亿澳元,比三个月前的预测还上调了40亿澳元,这数字看着确实让人动心。
但AMP的首席经济学家肖恩・奥利弗就没这么乐观了,他说现在市场越来越投机,很容易出现回调,“回调的风险正在上升”。
他这话也不是没道理,毕竟金价今年涨得太猛了,超50%的涨幅里,肯定有不少投机资金在里面,一旦这些资金撤走,回调就是大概率的事。
而且各国央行和投资机构已经开始抛售,这本身就是个信号。
澳大利亚本来就是全球主要的黄金生产国,跟美国、南非、俄罗斯这些国家并列。
黄金产业对澳洲经济的影响不小,要是金价能稳住,矿业企业利润会涨,还能带动就业,西澳州、维多利亚州那些矿业城镇的消费也会跟着好起来。
但要是金价一直跌,矿业企业可能就会缩减投资,比如推迟新矿的开采计划,长远来看对产能也有影响。
更关键的是,要是过度依赖黄金出口,澳洲经济就容易受金价波动影响,万一哪天全球经济好了,大家不买黄金改投其他领域,澳洲经济就得面临压力。
其实不管是网友的质疑,还是专家的分歧,核心都是在看黄金市场接下来会怎么走。
个人投资者跟风抢购,说到底是觉得黄金“抗风险”,但忽略了市场波动的风险;机构看好经济受益,是基于澳洲的黄金产业基础;而预警回调,是看到了投机资金的隐患。
这么看来,黄金市场从来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不管是买实物还是选ETF,都得理性点,别被一时的热潮冲昏了头。
对于澳洲来说,金价上涨带来的收益是实实在在的,但也不能光盯着这点收益,得想想怎么平衡产业依赖的风险。
毕竟经济要稳定发展,不能只靠单一产业,而对于普通投资者,这次金价的“过山车”行情,也算个教训投资前多了解,别盲目跟风,不然很容易像这次一样,刚抢完就遇上暴跌,白忙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