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保护生态;坚守品质,传承文化;理性消费,健康消费;践行责任,服务社会;技术赋能,融合发展;创新体验,丰富内涵;开放包容,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共荣共生——贵州茅台赤水河畔,《国际名酒赤水河宣言》在2025赤水河论坛启幕之际正式发布。
从规模扩张到价值重构
当下,全球酒类市场正经历显著的结构性调整,站在历史性的转折点上——由消费习惯重构、技术革新与文化觉醒共同驱动的深刻变革,正在重塑整个酒业产业链。
在中国市场,白酒产量出现下滑,库存压力迫使行业从“量价齐升”转向“提质增效”。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意大利起泡酒的逆势增长,有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意大利起泡酒出口量同比增12%;2025年1月至5月,中国进口的起泡酒规模同比增长18.81%。
可以看到,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推动了酒业加速转型。上述现象并非中国独有。消费代际切换给全球酒业带来机遇和挑战,特别是“Z世代”对传统酒桌文化的疏离,需要行业重构价值主张。在全球范围内,威士忌超越白兰地成为新宠,女性消费者和年轻群体正推动品类更迭。同时,消费场景的多元化同样显著,从商务宴请到居家小酌,从传统酒桌到线上品鉴,酒类消费正在不断打破时空界限。
“当下,酒的品质表达方式需要重构。”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何勇在论坛上指出,“消费者将不再为‘感情深,一口闷’买单。从传统的社交分享消费,到如今多元化的消费场景——酒,会以更自由、更个性化的方式,融入现代人的生活。从产品创新到文化传播,从渠道变革到体验升级,酒业需要全方位适应新的消费逻辑。”
数字赋能传统技术现代演绎
酒的酿造技术也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创新。
一方水土养一方酒。以茅台为例,赤水河的水温、高粱的日照,是上天赋予的馈赠。以前依靠老师傅的“手感”“鼻感”传承酿造技艺,现在却能运用数字化手段赋能,稳定品控。这就像给产区配了支“数字毛笔”,把隐性经验变成了显性数据。这不是替代传统,而是让千年风土有了“数字年轮”——就像茅台窖池会呼吸,数据帮产区“记住”了最好的酿造时光。
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还能不断渗透产业链,助力整体板块实现高质量转型。例如,区块链溯源系统能助力酒企实现从种植到装瓶的全程监控;“元宇宙”品鉴会打破了地理限制;3D打印技术让传统酒器焕发新生……这些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创造了全新的消费体验。
“从智能酿造到区块链溯源,从消费行为分析到AI精准营销,科技和数字化赋能已贯穿了酒业发展的全流程。”何勇坦言。
加快“走出去” 发力“体验经济”
站在新纪元的门槛上,全球酒业既面临产能过剩、价格倒挂等现实挑战,也拥有文化复兴、技术革新等历史机遇。
那么,对于各类酒企而言,在积极修炼“内功”的同时,还能如何破局?
茅台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华表示,茅台始终以开放姿态拥抱世界,不断深化与全球酒企的互动交流,坚持国际化发展,产品销往全球五大洲64个国家和地区,努力实现“让世界爱上茅台、让茅台香飘世界”的美好愿景。“开放共享”是酒企顺应时代的必然趋势,茅台愿始终与酒业同仁一道,深化交流、携手同行,构建百花齐放、共享共赢的全球酒业新生态。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贵州茅台在海外市场的销售收入达51.89亿元,同比增长19.27%,创历史新高。
“今天,当酿造产业确立为‘历史经典产业’时,我们的使命早已不止于‘坚守传承’,更在于以开放之姿‘面向世界’。”陕西西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周虎表示,“近年来,我们把握中法建交60周年与‘一带一路’建设契机,也在持续推动西凤酒走出国门、对话世界,让全球消费者沉浸式体验东方酿造的深邃韵味与文化底蕴。”
另一方面,酒企为了应对白酒市场存量竞争加剧的现状,正在从渠道争夺转向用户深度运营,开创“体验经济”新范式,如中国郎酒庄园与保乐力加集团成立了“世界酒庄联盟”——以酒庄为载体,融合酱酒与葡萄酒文化,旨在满足高端用户“收藏+品鉴”的双重需求。
“苏格兰威士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就十分出色,首次尝试威士忌的年轻消费者和女性消费者热情高涨。”瓦伦丁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大卫·瓦伦丁告诉记者,“展望未来,个人认为中国仍将是全球最具活力的烈酒市场之一。人们购买的不只是一款饮品,更是在追寻一段故事、一种文化和一份情感联结,而这正是行业真正的增长潜力所在。”
一言以蔽之,中外酒业的标准互通、技术共享和市场共拓,将助力全球酒业加快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