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买房就是赚”是刻在许多人骨子里的信念。随便在城市里买套房,闭眼等几年,房价翻倍,财富增值,几乎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打开房价数据,映入眼帘的却是“跌跌不休”四个大字。全国房价一路下行,曾经的“黄金时代”似乎真的走到了尽头,那个买房就能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9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仅剩5个,二手房市场更是无一上涨,全线下跌。这标志着全国范围内的房价普跌已成事实。一线城市也未能幸免,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二手房价格环比跌幅均超过0.8%,其中上海更是以1.0%的跌幅领跌全国。这背后,是开发商投资意愿低迷、土地市场遇冷、新房销售持续下滑的残酷现实。
为何楼市会从万人追捧走向“无人问津”?根本原因在于支撑房价上涨的底层逻辑已经彻底改变。
首先是需求变了。过去,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住房需求旺盛。但如今,我国城镇化率已超过65%,增量空间有限。更重要的是,人口连续三年负增长,且出生率持续走低,这意味着未来的住房“接盘手”越来越少。房子的最终需求来自人,人少了,需求自然萎缩。
其次是购买力见顶。过去十几年的房价上涨,已经透支了许多家庭的未来收入。如今,居民杠杆率(负债与GDP之比)已达到历史高位,很多家庭的收入大头都用来还房贷,再想加杠杆买房,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就业和收入预期不稳,让许多原本有购房需求的中产阶层也选择了观望。
再者是信心动摇。过去,人们相信房价只涨不跌。但近年来,房企“暴雷”、楼盘烂尾、房价下跌的新闻屡见不鲜,让普通购房者意识到,买房不仅可能不赚钱,还可能“套牢”甚至“亏本”。当“稳赚不赔”的预期被打破,持币观望就成了大多数人的理性选择。
更深层的变化是社会观念的转变。新一代年轻人不再将买房视为人生的“必选项”。他们更注重当下的生活品质,不愿为了一套房子透支未来二三十年的自由。与其背上沉重的房贷,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学习、兴趣爱好上,追求更丰富的人生体验。
那么,未来房价会走向何方?还会不会涨?
可以肯定的是,那种全国普涨、闭眼买房就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未来的房地产市场,将进入一个“总量趋稳、结构分化”的新阶段。房价不会“一刀切”地暴跌,但也不会再有普涨行情。
未来,城市之间、楼盘之间的差距会越来越大。一线城市和强二线城市的核心区域,由于人口持续流入、公共资源集中,房价仍有支撑,可能率先企稳甚至缓慢回升。而那些人口流出、产业薄弱的三四线城市,房价可能面临长期的下行压力。
同时,房子本身的品质也将成为关键。低密度、低容积率、设计合理、物业优质的楼盘会更受欢迎;而那些高密度的超高层住宅,未来在转手和保值上将面临更大挑战。
总而言之,楼市已经从“造富神话”回归到“居住属性”。对于普通人来说,买房不再是投资投机的工具,而是一项关乎生活质量的消费决策。未来是否买房,何时买房,买什么样的房,都需要更理性、更谨慎地思考。毕竟,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那个靠买房轻松致富的时代,真的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