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悉商业本性,直击企业核芯
作者|陈烨
东鹏饮料(605499.SH)一天之内发布了两件大事——
一是业绩大增。公司上周五(10月24日)公告,今年前9个月公司大赚37.61亿元,超过了2024年全年并创下新高。
二是董秘辞任。同日,董事会秘书张磊因岗位职能分工调整而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辞任后他仍将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职务。
张磊不简单。论工作,他可圈可点;论薪酬,2024年到手546.55万元,高出他跳槽前约10倍。
这事怪就怪在,张磊辞任董秘之际,恰逢公司H股IPO的关键阶段。
业内人士指出,要么是张磊在H股上市一事上让老板不太满意,要么其背后是规避职责冲突。
另一面,东鹏饮料H股上市也显得急不可耐。这家早在2021年就登陆A股的中国功能饮料龙头,于今年4月3日递表了港交所,在招股书失效仅6天便再一次提交了上市申请,寻求“A+H”两地上市。有意思的是,急于赴港上市的东鹏饮料并不缺钱,经营业绩高涨但仍存隐忧。
01
一年工资涨500万
10月24日晚,东鹏饮料公告,公司于近日收到公司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张磊的书面辞职报告,由于岗位职能分工调整,张磊申请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职务,辞去上述职务后,张磊仍担任公司董事、副总裁职务。
据了解,张磊拥有武汉大学传播学博士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及管理硕士学位。加入东鹏饮料之前,他曾先后就职于安莉芳(中国)、创维集团、捷顺科技、前海大营资本、前海汇金所等多家企业,分别担任IT经理、首席信息官、董秘、总经理、董事长等职位。
在入职东鹏饮料前,张磊是“供应链第一股”怡亚通的董事会秘书,任期从2022年4月底到2023年5月中旬。2022年与2023年,张磊从怡亚通获得的税前报酬分别为34.39万元、18.77万元。不到13个月共获得53.16万元的税前报酬,张磊当时年薪估计在50万元左右。
2023年5月,张磊因个人原因辞去怡亚通的董事会秘书职务。当年12月,张磊入职东鹏饮料,担任董事长特别助理。仅在两个月后,2024年2月1日,张磊晋升为东鹏饮料的董事、副总裁兼董事会秘书。
2024年年报显示,48岁的张磊从东鹏饮料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546.55万元,比此前在怡亚通担任董事会秘书一职时增加近500万元,涨薪超十倍。有市场数据统计,张磊在东鹏饮料的薪酬水平是A股上市公司中薪酬最高的董秘之一。
事实上,在东鹏饮料,董监高薪资普遍较高。2024年,东鹏饮料为董监高共开出薪酬4603.82万元,其中超百万年薪的就有9人。
其中,东鹏饮料的实际控制人为林氏兄弟林木勤、林木港,同时,林木勤为公司董事长、总裁,林木港为董事、执行总裁。2024年,这兄弟二人从东鹏饮料分别获得税前报酬552.73万元、496.14万元。
02
拟“A+H”上市
值得一提的是,张磊的岗位调整正值东鹏饮料冲刺港股的关键时期。
10月9日,被称为“A股能量饮料第一股”的东鹏饮料,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华泰国际、摩根士丹利、瑞银集团为联席保荐人,继续冲刺能量饮料行业首家“A+H”上市企业。早在2025年4月3日,其就向港交所递交过上市申请,不过招股书于10月3日失效。
作为连接公司与资本市场的核心枢纽,张磊在投资者关系管理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他主导建立了常态化的投资者交流机制、组织多场投资者说明会等形式,向全球资本传递东鹏饮料的战略规划与核心价值,有效提升了公司在资本市场的知名度。
据悉,在东鹏饮料港股IPO进程中,张磊牵头梳理资本架构、对接国际保荐机构,为2025年4月首次递表及10月重启上市申请奠定了坚实基础。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跨境IPO的关键窗口期,管理层的稳定性、任职合规性向来是监管机构与全球投资者重点关注的核心维度,任何不确定因素都可能影响上市进程。张磊此时卸任董秘职务,或是为东鹏饮料港股上市审核扫清潜在障碍。
对于赴港上市,东鹏饮料称,此次募集资金将主要用于完善产能布局和推进供应链升级;推进全国化战略,拓展、深耕和精细化运营渠道网络;拓展海外市场业务,探索潜在投资和并购机会等。
2021年5月27日,东鹏饮料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此后,东鹏饮料股价连涨三年,2023年小幅上涨,2024年涨超80%,截至10月24日收盘,东鹏饮料每股报收300.73元,年内累计涨幅超20%,总市值超1500亿元。
在开启港股IPO征程之前,东鹏饮料就曾积极寻求国际资本化。2022年6月,公司筹划赴瑞交所发行全球存托凭证(GDR),以打开欧洲市场大门,但由于海外上市监管要求收紧,2024年2月终止了该计划。
多次谋求海外IPO上市的东鹏饮料并不差钱。2025年3月,东鹏饮料曾宣布,使用不超过110亿元或等额外币的闲置资金进行理财,包括结构性存款等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
不过,东鹏饮料的财务运作存在“大存大贷”现象。截至2025年9月末,公司货币资金57.20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34.77亿元,短期借款69.73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自上市以来,东鹏饮料A股已分红7次,累计现金分红约66亿元。从持股比例来看,超过60%分红被林木勤及其家族收入囊中。
2025年6月24日,《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发布,林木勤家族以777.7亿元资产位列榜单第35位。
03
产品单一风险犹存
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广告语闻名的东鹏饮料,凭借高性价比和渠道优势逐步拿下市场份额。2024年东鹏特饮在国内能量饮料市场的销售量占比高达47.9%,连续四年成为我国销售量最高的能量饮料;全国市场销售额份额占比上升至34.9%。
业绩上,2019年至2024年,东鹏饮料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均快速增长,2024年的营业收入、净利润较2018年分别增长约4.2倍、14倍。其中,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158.39亿元、33.27亿元,同比增长40.63%、63.09%。
2025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的营业收入、净利润已经超过了2024年全年规模,分别达到168.44亿元、37.61亿元,同比增长34.13%、38.91%。其中,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61.07亿元、13.86亿元,同比增长30.36%、41.91%。
不过,东鹏饮料业绩持续走高离不开其重金砸营销,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的销售费用分别达14.49亿元、19.56亿元、26.81亿元、26.13亿元,同比增长5.91%、34.94%、37.09%、26.74%,销售费用率在15%至18%之间,近四年累计支出超过80亿元。
而2022年至2025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的研发费用分别仅为0.44亿元、0.54亿元、0.63亿元、0.55亿元,累计约2亿元,研发费用率分别为0.5%、0.5%、0.4%、0.3%。也就是说,近四年东鹏饮料累计销售费用是其研发费用的40倍,重销售轻研发现象显著。
多年来,东鹏饮料过度依赖单一产品,核心产品能量饮料“东鹏特饮”贡献了公司总收入的八成以上。2025年前三季度,东鹏饮料的能量饮料收入125.63亿元,同比增长约19%,占比从上年同期的83.90%降至74.63%。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下半年有关东鹏特饮含糖量过高、可能导致高尿酸的问题引发热议。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发帖分享了自己的经历:连续几个月每天喝几瓶东鹏特饮,结果体检时发现尿酸水平异常升高,甚至引发了痛风。
随后,有媒体向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送检了12款功能饮料,包括红牛、东鹏、战马、力保健等多个品牌。检测结果显示,东鹏特饮每瓶(500ml)含糖量最高,达66.5g,超出了最高“警戒线”(50g)。以每颗方糖4.54g计算,喝一瓶500ml东鹏特饮相当于摄入14.6颗方糖。
当时东鹏特饮回复称:“配方的安全性和功能性已经过国家相关部门的评价和批准,同时,我司产品标签中明确:建议每日一瓶。”
此外,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共有超1500条投诉中包含搜索词“东鹏特饮”,消费者投诉大都集中于恶意欺诈、霸王条款、中奖不予兑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