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第二任期刚开始,就把贸易政策搞得风风火火。2025年1月20日他宣誓就职,没多久就签署行政令,宣布贸易逆差构成国家紧急状态。3月开始对钢铝加征25%和10%关税,4月2日更狠,直接推出“解放日”计划,对全球进口商品征收10%基线关税,对中国商品高达145%,部分甚至245%。
这政策一出,全球贸易格局就乱套了。美国智库那边,华盛顿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在4月报告里直指,这种单边关税会推高美国通胀1.2个百分点,到年底可能达4.5%,还让全球贸易量缩水1%,损失几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同期预测也说,美国经济增速会从3.2%掉到2.5%,美国损失1.5万亿美元。这些数据不是随便编的,是基于真实贸易数据和模型算出来的。
智库专家们觉得特朗普这招是自找麻烦。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6月论文算出,关税会让美国GDP降6%,工资降5%,中产家庭一生损失2.2万美元。为什么?因为关税本质上是加在进口货上的税,美国企业得付钱,结果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超市里鸡蛋从每打4美元涨到6美元多,牛奶面包也跟着贵。
美联储第一季度报告显示,消费者信心指数跌到65.2,三年最低。企业那边,依赖进口原材料的工厂利润缩水,裁员压力大。苹果公司供应链90%在中国,短时间搬不回美国,产品在美国卖价涨15%。这不是保护本土制造业,而是让美国人当冤大头。
全球反应更激烈。欧盟、日本、加拿大被10%基线关税气坏了,欧盟委员会主席说准备谈判,但特朗普坚持要更多让步。结果加拿大和日本启动反制关税,美国汽车和飞机出口遭殃。世界贸易组织4月预警,美国这做法违反多边规则,可能崩掉整个贸易体系。
新加坡总理直接说,关税战标志全球化结束,进入保护主义阶段。全球50多个国家批评美国单边主义,欧盟和日本开始探讨去美元化。虽然美元短期还稳,但信任裂痕越来越大,像冰面裂缝,早晚出事。
美国农业部门先挨刀。中国对美鸡肉、大豆、玉米加125%报复关税,美国农业部数据,第一季度对华出口降32%,损失150亿美元。艾奥瓦州农民谷仓空了,社交媒体上抱怨不断。特朗普铁锈带选民开始动摇,本想用关税刺激制造业回流,结果供应链乱了。制造业回流需要劳动力、产业链和市场需求,美国缺这些。
智库专家丹尼尔·普莱斯说,这计划像拽月亮下来,异想天开。凯投宏观首席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斯指出,债券市场疲软会逼特朗普让步。果然,4月9日特朗普暂停对除中国外其他国家的对等关税90天,试图稳市场。但国债收益率从3.9%升到4.5%,投资者抛售美债,市场震荡不止。
智库警告的核心是关税动摇美国霸权根基。美元全球储备地位靠信任,可特朗普政策像砸自家窗户。查塔姆研究所3月报告说,关税削弱美国经济基础,盟友转向其他伙伴。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加速,企业叫苦。埃隆·马斯克公开批评,说关税抬高特斯拉成本,影响消费者购买力。这话分量重,因为马斯克代表科技界。
讽刺的是,关税战还给中国送机会。跨国企业转向中国投资,2024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超1.3万亿元,增长8%。德国大众、法国空客、日本丰田在中国加码建厂,看中市场和供应链稳定。相比,美国高关税像闭关锁国,把机会让别人。
霸权靠的不只是军力,还有经济规则和信任。过去美国用自由贸易绑住世界,现在特朗普撕掉这套。全球批评单边主义,裂痕扩大。特朗普7月底说对中国145%关税不会太久,可能大幅降。财政部长承认难以为继,暗示谈判。中国应对稳当,精准反制,扩大内需。财政赤字率升到4%,新增1.6万亿元刺激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破47万亿元,增长7.2%。科技上,人工智能专利超10万件,5G基站350万个,占全球60%。一带一路推进,与东盟贸易增长8.5%,欧盟6.3%,对冲美国影响。
关税战对中美影响不对等。中国对美出口第一季度降15%,中小企业有压力,但整体经济韧性强。中日韩自贸谈判重启,RCEP深入实施,像多台发动机,即便美国市场堵,其他地方补上。美国企业转向中国投资,缓解压力。
特朗普麻烦不止国内,还得罪盟友。欧盟日本加拿大反制,美国出口能源和汽车首当其冲。IMF估算,贸易战全面爆发,2026年全球增长率降到2.5%。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实打实灾难。
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员说,特朗普美国优先复杂化盟友关系,全球秩序乱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说,关税战无赢家,不愿打也不怕。中国经济韧性和全球影响力,让美国高关税成搬石头砸脚。特朗普政策像闹剧,想重塑制造业,却物价飞涨、盟友疏远、供应链乱。智库风险明明白白,不收手霸权地位会淡。中国稳扎稳打,顶住压力展现大国担当。